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内充满喜庆的节日氛围。
天津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了“紫禁遗珍——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
观众步入展厅,犹如身临故宫。
市民朋友沉浸式领略传统民俗魅力。
在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内,沉浸式互动戏剧《吉祥如意》正在进行中。该剧剧情中以年画文化为主线,融合了赶大营文化、民俗文化、运河文化、大院文化等杨柳青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
天津美术馆精心准备了精彩的展览及“美术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带领观众用艺术的方式“艺”起过年。
春节期间,河西区文化馆在西岸非遗体验馆举办丰富多彩的“蛇年纳福,‘艺’起来制作”主题非遗体验活动。
春节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青少年研学活动。
春节期间,天津图书馆自习室内座无虚席,充满浓浓的学习氛围,人们利用假期读书“充电”,为新一年的奋斗做准备。
“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活动”已被列入2025年本市的民心工程。
今年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本市各文博场馆化身为充满年味与活力的文化殿堂,吸引了本市及国内外各地的大批游客。
节日期间,围绕蛇年生肖主题,文博场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展示、社教活动等,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文博游”迎来新春“开门红”。
文/摄 本报记者 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