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昨日,“杨柳焕新金蛇舞 古韵今章入画来”——杨柳青古镇迎春主题活动正式启幕,让杨柳青古镇这颗南运河畔沉淀千年的明珠,经过西青区的精心“擦拭”,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焕发熠熠光辉。活动开始,身着古装的书院先生与女童如意,宛若穿越时空的使者,引领在场观众开启时光之门,共同踏上一场探寻千年古镇杨柳青的奇妙旅程。
游客打卡古镇 感受穿越魅力
在杨柳青古镇里,你能看到身着汉服,手拿古扇的女子,也能看到手工制作糖画的老人……这些都与古镇的氛围契合得天衣无缝。“每年都会来杨柳青古镇逛逛,因为这里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今年古镇焕新后,无论是灯光还是店铺都更加复古,包括现场表演,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王女士带着女儿特意从武清来这逛古镇,赏花灯,打卡拍照。“现在古镇的灯就已经这么赏心悦目了,等到春节,我还想带着父母来杨柳青古镇过年,一起看看灯展,感受一下杨柳青古镇的魅力。”
木版年画亮相 如意大街开市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它们唤醒人们遥远的记忆,让百年前生动鲜活的人物“鼓”起来,讲述古老而美好的杨柳青故事。这里有象征着吉祥富足、幸福好运的《莲年有余》,也有寓意家人健康、多子多福的《五子夺莲》,还有描绘杨柳青民间花会,展现新年步步高升的《高跷图》与《鱼龙变化》,每一幅作品都把年画的印刷和手绘技法深度融合,立体而生动,使人完全沉醉于这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之中。
随着鱼龙灯亮起,“时光之门”缓缓开启,杨柳青如意大街开市。如意大街的牌坊外,各类商铺鳞次栉比、光影秀精彩纷呈;牌坊内,市井摊位人声嘈杂、叫卖声悠扬跌宕。街内与街外,相依相融,仿佛打破了时空界限。
复现明清风貌 感受热闹繁华
与书院先生和如意穿越这道“时光之门”,游客们仿佛来到明清时期,商号林立、津鼓开帆的杨柳青。在如意大街上,一家家商铺垂直于京杭大运河而建,既有北方的古朴大气,又有南方的婉约典雅,不仅总体复现了明清风貌,而且真实还原了精致的砖雕和石雕等装饰细节,青砖黛瓦间呈现南北交融的建筑艺术,透露祥和喜悦的热闹与繁华。街道两旁,酥糖醇香、果仁油润、茶汤醇厚……这些流传百年的特色小吃,唤醒人们的味蕾。
经典搬上戏楼 体验非遗剪纸
在大街地标性建筑——戏楼,台上是经典评剧《杨柳青传奇》,一招一式,皆有规矩,尽显功力;台下是杨柳青花会的拿手绝活中幡,大竹竿上挂着古代出征所用大旗,舞者使用头、肘、肩、背、手、指等来回交替高举竹竿,使大旗迎风飘扬立而不倒,动作娴熟、技艺精湛,令人拍手叫好。戏楼对面,杨柳青剪纸世家第四代传人郝桂芬的剪纸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郝桂芬既是店铺的“当家人”,也是非遗剪纸项目的传承人。杨柳青剪纸的技法,既需要用北方剪刀剪出轮廓,又需要用南方刻刀雕饰细节。郝桂芬的独门绝技——染色剪纸,是先用白纸剪出样式,再用杨柳青年画的技法上色。“我们的剪纸作品包括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喜庆吉祥图案等,深受游客喜爱。游客们不仅可以购买到精美的剪纸作品,还能学习体验剪纸技法,感受指尖上的古老艺术。”郝桂芬告诉记者。
演出津商故事 古镇再现传奇
顺大街继续前行,沙窝萝卜店铺也引来许多人驻足。当清甜可口的沙窝萝卜来到杨柳青,不仅带来了“赛鸭梨”的味道,还带来了玩偶、帽子等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与游客共游的,还有演员沉浸式演绎的杨柳青古镇故事。在一段段故事中,千里走单骑的大营客最为人津津乐道。他们进疆贩货的经历,代表着杨柳青人的勇气和智慧,也代表着津商的果敢与眼光,演员们生动再现了“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壮丽传奇。演出和琳琅满目的新业态,让游客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杨柳青的历史和文化。
灯展初一点亮 吃喝玩乐全有
古镇焕新的同时,第28届杨柳青灯展也准备就绪,将于大年初一正式亮灯。40余组灯组,以年画为创意源泉,巧妙融合中国祥瑞文化与地方特色,将年娃娃形象生动活化,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独具匠心的视觉盛宴。此次灯展分为四大主题区域,包括“多彩华年·幸福西青”“文脉延绵·璀璨西青”“祥瑞中国·画游西青”和“年画中国·遇见杨柳青”。五彩斑斓的灯光在夜空中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杨柳青古镇4条主街设有各种特色街区,在满足人们赏灯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吃、喝、玩、乐、购等一站式需求。其中,青远路为新年游玩逛吃街、如意大街为非遗文化品游街、猪市大街及网红集市为新春嗨玩街、御河道为观景购物漫游街。
“今年灯展除了柳口路广场和古镇景区外,在古镇区域内,很多灯是要保留下来的,后续还会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灯展,在平时也能看得到。”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震怀表示,灯展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六,之后不像往年一样拆除,而是进一步更新调整,留下来配合古镇后期旅游接待。
多元文化融合 丰富旅游业态
任震怀表示,杨柳青古镇焕新工程于去年9月启动,经过大规模配套设施修缮,整个街上的非遗商户与运河文化、大院文化和年画文化等相融合。各景区进行调整,大院区同步进行一系列提升改造,包括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都在今年春节有一系列演出互动节目。同时,古镇引进一些非遗美食,比如天津比较知名的狗不理包子、皮糖张、十八街麻花等,还有特别具有西青本地特色的,像杨柳青年画和杨柳青剪纸。此外,也通过深挖杨柳青历史名人故事来丰富整个古镇业态,以非遗为主的如意街,同时引进各类型小吃,为游客带来多元化沉浸式体验。
将来,杨柳青古镇的业态会更丰富,除大院景区,还有民俗馆,把杨柳青各种非遗、民俗和历史进行集中展示传承。“我们还会陆续将杨柳青古镇的其他业态不断丰富,比如民宿也是下一步重点开发的项目,今年‘五一’,预计还会有一批民宿和大院与大家见面。希望通过古镇焕新,带动天津市以及河北、山东、北京周边的游客到杨柳青旅游观光,带动整个杨柳青镇以及周边的商业发展。”任震怀说。
增加游览内容 留住更多游客
“我们这次焕新过程引入大量体验互动,像非遗以往是销售为主,现在不论是剪纸还是年画,都有大量的体验过程,让人们亲自参与制作。”任震怀表示,“我们还做了一些非遗的集合店,包括绘画以及手工制作,尤其适合孩子和年轻人参加,开学后,我们还会邀请大学生、孩子们来这里进行更多的非遗体验,到时候会有各式各样的工坊,来配合整个古镇的旅游模式。”
据介绍,随着古镇发展的需要,后期将逐渐向周边扩展,增加古镇的接待能力和规模,将来也会增加游船旅游,还会在外围一些未充分开发的区域,逐渐增加其他经营内容,到那时,古镇接待能力更强大,有更多游览点位,希望大家能从过去半日游逐渐拓展成一日游,最终形成隔日游。
摄影 本报记者 潘立峰 通讯员 陈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