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日前在CCTV-1黄金档播出。主持人撒贝宁和知名学者单霁翔、天津籍演员黄志忠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天津非遗的非凡魅力,相关话题屡登热搜。
节目中,面对老艺人和匠人,撒贝宁不时瞪大双眼,屡屡被天津非遗的神奇与精妙感染。更活学活用天津传统文化的精华,他说,比如关于马氏相声中的思考,就能为自己主持节目和生活经验提供有益思考。
在天津大饱口福和眼福
汉沽飞镲与当地渔民的生计之间有何奇妙关联?相声和摇滚混搭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杨柳青木版年画上的吉祥话蕴含哪些美好寓意?不同派别的鼓曲艺术各有哪些拿手绝活?近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开播就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不少话题。
撒贝宁和单霁翔、黄志忠不仅饱了眼福,更大饱口福。嘉宾们跟随汉沽飞镲沉浸式感受民间艺术的蓬勃生命力;在杨柳青画社和泥人张世家工作室,年画和泥人张的守正与创新熠熠发光。此外,河北区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蓟州区杨氏根雕、宁河区盆罐村制陶技艺、河东区戏剧靴子制作技艺等精妙绝伦的传统技艺都在节目中亮相。而河西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红桥区“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静海区独流焖鱼制作技艺等各类美食小吃,则让撒贝宁吃到停不下来,直呼“天津人真幸福”。
小撒学艺天津绝活儿
节目中,撒贝宁、单霁翔和黄志忠在热情与幽默的氛围中解锁天津非遗:“示范”着神奇的含灯大鼓,印出一幅幅连年有余的年画。在体验泥人张泥塑时,撒贝宁表示:“感觉一秒钟回到童年,小时候买过糖人和面人,唯独没买过泥人,这次总算如愿了。”
此次节目还邀请到相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氏相声第三代传人马志明先生和嘉宾对谈。马志明说:“我们相声着重刻画的是百姓生活,就拿《纠纷》这个故事来说,它于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传统思想。”对于马氏相声的特点,马志明特别提到“外松内紧、含蓄隽永”,给听者想象的空间。撒贝宁表示,这种“留白”给他很多启发,比如主持节目,从头到尾一直念台本,必然不会有好的效果,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感悟,也要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无论是马氏相声还是京东大鼓,表演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马志明在节目中揭秘自己相声《纠纷》的故事来源,就是“当年妻子带着孩子去姥姥家,我没事就去公安局坐会儿打发时间,正好遇上一对儿解决问题的……”撒贝感慨,好的文艺作品永远闪耀着小人物的光芒,这也是经典作品不会过时的原因。
文/摄 本报记者 王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