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津城的绿色空间将更加丰富!明年本市将新增至少80座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将作为紧凑型、便民型绿色休闲场所,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市民的绿意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市城市管理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学春及相关负责人,昨天做客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4委办局长年终访谈”,就天津各公园变化等热点问题作出回答。
本市近年来在公园建设方面逐步扩展,除了继续推进大型公园建设外,口袋公园也成为市民生活中的新宠。胡学春在直播访谈中透露,明年本市将继续推动口袋公园的建设,目标是在全市范围内新建80座左右。随着这些小巧但功能多样的城市花园亮相,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绿色、宁静的休闲时光。
今年本市成功开建56座口袋公园,其中不乏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项目。如红桥区西关北街甲骨文主题公园就结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园内不仅有甲骨文雕塑,还有百家姓文化墙,让市民既能休闲又能增长文化知识。天津口袋公园的设计理念突出因地制宜和便民亲民,每座公园都精心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需求,设置健身器材、休闲设施以及亲子互动空间。
“口袋公园体现了我们对生活品质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远离城市喧嚣的避风港,而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胡学春说。未来的80座口袋公园将根据周围社区的特点和居民需求,规划出更人性化的绿色空间。比如,在儿童集中的社区附近,将建设多种游乐设施;在老年人较多的地区,则将提供更多舒适的长椅和无障碍设施。部分公园还将与周围学校接壤,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休憩空间,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会客厅”。
除了口袋公园的建设,本市还在不断推进大型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明年,柳林公园(三期)、设计公园(一期)预计将投入使用,总开放面积超过30公顷。这些大型公园不仅具备生态美学、智慧功能,还将成为市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
对于今年已开放的公园,市民的反响也非常积极。新梅江公园(北段)和柳林公园(二期)十一假期向市民开放。其中,柳林公园通过融合生态和智慧元素,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成为运动健身和亲子活动的理想选择;新梅江公园则依托海绵城市理念,引入雨水花园等设施,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效解决了城市雨水排放问题。
除了新增公园,本市今年还对多个已有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设施和服务功能,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例如,水西公园新增了游客服务中心、智能排球场和跑步道,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健身选择;南翠屏公园改造了儿童广场和运动场地,增设了更多便民设施,让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本市的公园还逐步加入智能元素,推出互动式设备、智能健身器材等,带给市民更便捷的体验。胡学春表示,未来天津的公园不仅要有绿意和文化内涵,更要融入现代科技,让市民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从口袋公园到大型公园的全面升级,本市正在以“绿色引领,便民为本”的理念,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明年本市公园建设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给市民,让市民家门口的绿色空间更多。”胡学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