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非遗
方寸之间展现国画意境之美
小葫芦上“烙”出大千世界

发布时间:2024-02-21     文章来源:今晚报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葫芦烙画是一种以葫芦为材料,通过烫烙成画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其利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创作,因其有较强的立体感,既保持了国画风格,又具有写实效果,颇受人们喜爱。王金啟是宝坻区的市级非遗项目葫芦烙画技艺传承人,他的作品神形兼备,充满意境之美,在业内有口皆碑。

  “做葫芦烙画的人很多,但要真正把其精髓表现出来,不容易。”王金啟说。199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有着深厚美术功底的他,被宝坻浓郁的乡土气息所感染,喜欢上了葫芦艺术品。“我之前曾尝试过葫芦掐丝、葫芦彩绘、葫芦雕刻等技艺,后来发现自己对葫芦烙画更感兴趣,就专门钻研这项技艺,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王金啟看来,葫芦烙画与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说:“葫芦烙画是根据高温脱水的原理进行创作。葫芦表皮是木质化的纤维层,用烙画笔通过高温脱水,剩下氮元素和碳元素形成烙痕。烙痕可呈现‘黑、褐、茶、黄、白’五色,这跟国画用墨‘焦、浓、重、淡、清’相对应,再结合绘画基础的点、线、面进行创作。对我来说,创作葫芦烙画跟创作国画是一样的。”深厚的绘画功底,让王金啟在葫芦上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

  他介绍说,从技法上,掌握“四度”是创作葫芦烙画的基本要求。“四度是指温度、速度、力度、角度。在烙画笔接触角度方面,我把写意画的方法用到葫芦烙画中,还要配合转动葫芦,让线条产生变化,从粗到细、从深到浅、从柔到刚等”。此外,他认为,葫芦烙画作品水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还在于作品的意境美,需要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金啟对非遗传承有自己的思考,他说:“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但创新不能盲目,否则会失去非遗的魅力。”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