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汽水“办事处”前身着制服的送货员。
位于大沽路的山海关汽水办事处橱窗设计图。
20世纪30年代惠中大饭店张贴的山海关汽水广告。
从1902年创办至今,山海关汽水已有122年悠久历史。尽管饮料行业品牌推陈出新,“山海关”一直在天津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河海要津的区位优势,天津自古以来便是南北商品运输集散地。近代天津凭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设施齐全的城市建设以及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聚集着众多商人投资办厂。据统计,自1902年到1913年,成立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厂有49家,其中就有山海关汽水公司的前身,创建于1902年的天津万国矿水公司。
天津名牌饮料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寿臣先生的传统相声《开粥厂》中就有山海关汽水的身影:“一碟黑桑葚,一碟白桑葚……山海关汽水两打,两打灵丹,两打双妹牌花露水,还有三十五斤黄花鱼……”
1903年1月,因河北省山海关石河水库水质较好,天津万国矿水公司将工厂迁至山海关,更名为山海关汽水公司。同年5月,首批“山海关”牌汽水出厂,因质地纯净,口感清爽,深受京津两地消费者欢迎,知名度不断提升,不仅出现在天津著名的利顺德饭店、起士林西餐厅中,还出现在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后三天的招待宴会上。
上世纪30年代初,天津城市经济繁荣,西餐馆多,咖啡馆、糕点店也不少,人们对饮用汽水等饮料渐成时尚,山海关汽水无疑是首选,其产品行销华北、东北多地。
山海关汽水深受欢迎,除了用料优良外,领先时代的经营理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与传统店铺售卖方式相比,山海关汽水销售模式有了很多创新,经常推出猜谜、抽奖等促销活动,还投放了大量广告,国内知名报刊如《华北日报》《晨报》《大公报》《益世报》《京津泰晤士报》《西北文化日报》上都可以见到山海关汽水公司的广告。惠中饭店、英国俱乐部还在显眼位置设有山海关汽水广告牌。1938年5月28日,山海关汽水公司面向消费者发出了一封名为《找漏洞》的征求意见函,针对现有服务不足之处向消费者征集意见及建议,如被公司采用,即可得最高25美元的奖金。
最早的24小时门店
“七七事变”后,天津局势日益紧张,因山海关汽水公司所在的俄租界受到日军控制,不便开展业务,故在1938年底将工厂移至旧英租界怡和道(今大连道)。同年11月7日,山海关公司于《华北明星报》刊登了一则迁移启示,注明“虽公司地址改变,但24小时营业的服务不变”,如需购买请前来位于大沽路的办事处。
查阅档案,笔者发现这个可以提供24小时服务的“办事处”位于大沽路171号,建成于1938年5月底。当时山海关汽水公司已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可昼夜快送。大沽路办事处的出现类似于今天的24小时实体便利店,消费者能全天候上门选购汽水。它的位置毗邻英法租界居民区,距离劝业场商圈也仅仅600余米。劝业场商圈是当时天津最为繁华的商圈,云集了天祥商场、泰康商场和劝业场等大型百货商场以及惠中饭店、交通饭店等服务场所,众多的电影院、戏院、舞厅、餐厅分布其间,直至深夜十点仍然热闹非凡。午夜时分,旅馆,浴池又开始上客,直到天明。开设24小时的办事处提供汽水配送服务,正契合了周边消费市场的需求,见证了近代天津商业的繁荣。
100年前的“24小时门店”是什么样子?天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存有一张该办事处的橱窗设计图,从中可见门口有三面大大的玻璃橱窗,上面写着工厂、分公司所在地,标明山海关汽水公司“北方地区遍布代理商”,还可提供昼夜配送。橱窗上张贴着所售卖产品的名类,如橘子汽水、柠檬汽水、葡萄汽水、苏打水、柠檬水、姜汁啤酒、汤力水等,最下方则标注“每个瓶子都经过灭菌处理”,寥寥数语让消费者对公司及产品信息一览无余。
无独有偶,现存一张同一角度的照片,经辨认应为在办事处门前所摄。照片中橱窗陈设与设计图中别无二致,在镜头前还多了两个穿着制服的送货员,他们面前的小车上写有“请饮山海关上等汽水”“冰镇山海关加气汽水,20分一瓶”字样,并注明“本车零售山海关汽水”,当街售卖,随售随停,随叫随到,堪称饮食业服务中的典范。
另外,领先行业的生产经验是使山海关汽水在近代天津汽水市场独占鳌头的又一原因。1934年,山海关汽水公司引进了可口可乐自动化生产线。据当年5月20日《大公报》天津版记载,山海关汽水公司为扩大销售规模,自6月1日起试用自动机器,“凡盛水洗瓶一切手续,不藉人手”,全用机器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时间,引发社会关注,成为学校、单位参观的热点。
抗战胜利后重生
1942年9月1日至1945年10月26日的三年多时间里,山海关汽水公司被日军占据,暂停对外业务。抗战胜利后,天津各处餐饮娱乐场所相继开业,带动了汽水行业兴盛。1947年,仅加入汽水工业同业工会的中小型厂家就有39家。1946年,山海关汽水公司乘势而起,购买了全新的生产设备,恢复生产,其工厂“较欧洲美国的许多工厂毫无逊色”。山海关汽水再次回归市场。
1948年,关注中国工业建设的刊物《工业月刊》对山海关公司进行了一次专访,详细介绍了工厂基本情况及生产模式:“巨型玻璃窗内安置着制造汽水机器,马路来往的行人,可以在窗外对该厂之机器一览无遗,该厂之厂房建筑高阔,厂内空气清洁,共约百余间,动力完全由马达运转,机器共有自动洗瓶机两架,完全自动的装汽水机器两架,旧式的装汽水机两架,其自动装汽水机一架,每分钟可完成30瓶汽水,一部机器每日可产汽水3000打。”还从水的处理、原料之配合、装瓶技术及卫生设备三个方面分步骤介绍了汽水生产的主要工作及设备,如为消毒软化自来水引进的天津“独一份”的自动处理水机,装瓶时的技术,装完瓶后检查的标准等,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续写故事与传奇
百年来,“山海关”汽水虽然一直在天津市场拔得头筹,但由于价格偏高,消费者多为当时的高收入阶层,大部分天津百姓无力承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革新工艺,扩大生产,山海关汽水以价平质优的形象走入万户千家,为天津老百姓熟悉。
1953年1月10日,山海关汽水公司改名为天津市地方国营山海关汽水厂,由一个外资企业彻底转变为国营工厂。由于无法延续之前的生产模式,从国外进口物料,山海关汽水厂积极研究制订技术革新计划,派出技术人员调研考察,全心钻研技术,更新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不仅延续了山海关汽水的品质和风味,还不断推出新品。仅1956年就开发出6款新品汽水,如山海关鲜菠萝汁汽水、鲜橘子汁汽水、鲜杨梅汁汽水、鲜苹果汁汽水、葛瓦斯汽水、咖啡汽水等,不仅实现了全部原料国产化,还大幅扩大了生产规模。在1956年地方工业部召开的全国汽水会议上,因其独特配方和清爽口感,“山海关”汽水被评为全国第一名。
上世纪60年代,“山海关”汽水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凭借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傲然天津饮料市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一到夏日,山海关汽水就特别抢手,经常脱销,出现晚上排队订货现象。售卖山海关汽水盛冰的大木桶成为酷夏街头一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和“山海关”品牌疏于管理,这一百年品牌慢慢淡出了消费者视线。2008年,“山海关”品牌和产品的恢复工作正式启动。2014年,天津市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在天津空港技术开发区再次起航。新工艺、老味道,百年潮饮山海关,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着它的故事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