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78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宫克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议,经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规划引领,金融支持、产业政策赋能,促进农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23年8月,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局在多次走访调研、召开建议座谈会的基础上,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提出了我市乡村旅游在未来一阶段发展的方向性规划文件,经报市政府审议通过,两部门联合印发《市农业农村委 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3年—2027年)的函》文件。规划吸纳并延续了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核心要义,设定了未来一个阶段,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经过不断建设,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在资源开发和业态丰富、要素融合和全链打造、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设施配套和服务改善、规范管理和品牌推广上实现重大跨越。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小镇和美丽休闲乡村”“兴办新农家,营建津味原乡民宿度假区”“升级特色园,发展多元业态休闲园区”“推出精品线,融入京津冀乡村旅游大版图”等九方面工作任务,体现了农文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思路,是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部门下一阶段引导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指引,依托蓟州山水景观、人文古迹、库区生态、山货蔬果、村落农家等资源,将北部山水蓟州全域,辅以渤海渔港码头、鱼农特产、北塘古镇等培育东南滨海新区全域,分别打造成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引擎,以环城精品旅游发展区、远郊田园乡村旅游发展区为划分,进一步打造“六组团”式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点线结合、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

二、关于实施项目点状供地,优化审批流程,增强农文旅产业发展后劲的建议

为了解决我市农业乡村发展第三产业急需的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问题,2022年1月,市农业农村委、市住建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局联合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在坚持农民自愿、收益共享、依法依规、民主决策、规划先行的原则下,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代表,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通过作价回购、统一租赁、农户委托、农户入股等方式,将整合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并提出发挥天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功能,搭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流转交易平台;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审慎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过程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农业担保政策性作用,对盘活利用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提供信贷担保;鼓励将退出闲置宅基地整治后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平移、聚焦和布局优化;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向社会推介我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引导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企业有序参加盘活利用工作;支持各涉农区统筹安排相关涉农资金,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进行奖励、补助,设立专项债券;鼓励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与农民以签订租赁合同形式开展订单式建房,打造民宿、康养、经营场所,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依法依规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等一系列扶植支持政策。

三、关于发挥文化特色,保持乡土气息,打造农文旅精品路线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熟,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现代农业展示、市民农事参与、生态旅游观光、乡村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经营主体类型主要有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露营基地、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满足多元化的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现有农家院(含民宿)4200家以上,民宿业发展势头良好,达到400家左右;有各类农业产业园、种养园、生态园、科技园、苗圃基地等200多个;59个国家级和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结合山水自然资源利用和旅游休闲功能开发,围绕不同季节、不同主题、不同模式、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项目,分别推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拾趣四季休闲精品路线,每年发布40条以上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0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80多个项目节点,为游客提供了精彩的乡村休闲度假体验。    

下一步,我市将以《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3—2027年)》为引领,实施精品线路打造工程。围绕四时不同的风景和特色活动,细化形成缅怀踏青、春满乡宿、游春研学、运河骑行、露营撒欢、冰雪奇缘、暖冬采摘、瓜果飘香等具体线路;围绕24节气传统农耕文化,细化形成春花有约、惊蛰耕田、腊八纳粮、元宵观灯等具体线路;根据自然资源特征,策划水岸风情、生态绿廊、山林野趣、稻海渔歌等休闲观赏类主题线路;围绕人文资源类,策划形成围炉亲子、红色文化、温泉康养、非遗传承等文化类主题游线路。到2027年,打造内容丰富、要素齐全、特色鲜明的市内精品线路50条。优化旅游环境,完善乡村文旅服务设施。着力提升乡村旅游设施的人性化、快捷化、便利化水平,提升旅游体验水平,融入文化、教育、康养、云体验等新要素,营造全域乡村旅游大环境。完善旅游村综合交通服务功能,提升对周边区域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保障旅游基础设施全覆盖基础上,打造小众游客群体旅游服务设施个性化新要素布设,形成乡旅环境优化、服务设施美化、公共设施便利化、配套设施特色化的多层级乡村旅游设施体系。

    

2024年4月2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