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代表:
您提出的推进天津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我市山、河、湖、海、风貌建筑等优质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水上、户外山地、汽车摩托车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培育一批精品项目,打造一些品牌特色活动,促进体育与商业、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文旅商体深度融合
一是打造地标商圈。构建“1+7+14+N”四级商圈布局体系,推动金街、五大道、意风区等地标商圈业态进一步升级焕新。加快推动文化艺术消费场景进商圈、进街区、进商场、进洋楼,培育形成安里甘文化艺术中心、天津卫码头餐厅等“演艺新空间”。打破商业载体的封闭式设计,开发屋顶泳池、屋顶滑板公园、屋顶城市秀场、空中庭院等一批“星空之下、楼宇之上”的开放式消费场景。
二是丰富文旅消费场景。2023年策划推出了“四季欢乐游 天津常走走”主题产品。联合各区和市商务、国资等部门,联动市属国有企业,围绕“春风十里,我在天津等你”“夏日倾心,独爱天津”“天长地久,津秋常走走”“冬日暖阳,津味绵长”四季主题,在全年陆续推出“I·游天津”旅游季、五大道海棠花节、京冀媒体采风行、抖音达人行、蓟州冰雪嘉年华等800余项文旅活动。联合和平区开展了首届“津遇和平·海棠花”节,主会场设在五大道区域,推出了沉浸式光影秀、文艺演出、花车巡游、阳台咖啡、文创市集、美拍美妆、汉服巡游等形式多样的旅文商活动,睦南公园、小白楼商圈、金街商圈、津湾广场等分会场同期举办多项活动。10天时间里,和平区主要景区商圈累计接待游客944万人次,文旅商综合收入12.5亿元。推动五大道、意风区、杨柳青古镇、鼓楼等重点区域充实文商旅业态,V1汽车世界、东丽湖等项目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指导有关区策划推出五大道“津遇和平·星空咖啡”、意风区“意风五月 嗨动津城”、滨海“向海乐活节”和于响无人机灯光秀、武清区V1汽车世界CEC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等活动,促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
三是拓展文旅商体融合渠道。培育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促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4个,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个。推出哪吒体育嘉年华活动,并将其打造成为天津市顶级的夜间经济项目。2023年引入的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高水平举办2023天津马拉松赛。成功举办6届中国•天津体育旅游大会,打造我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活动。创办“大美天津”自行车生态巡回赛。充分利用大型体育场馆激活消费市场。
(二)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出台《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围绕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环节,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对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和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提出1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集聚更多文化、商业、旅游优秀人才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
二是走出去延揽人才。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举办14场“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同步搭建线上对接平台,广泛征集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用人需求,进行集中发布,提供重点岗位4.2万余个,现场接收简历3.1万余份。举办直播带岗活动,服务光电集团、华来科技等91家单位,进行线上实时互动交流、投递简历,在线观看21万人次。
三是请进来吸引人才。举办“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活动,设置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发布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三大板块。组织“海河英才”学子津门行活动,邀请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640余名师生代表来津调研考察。新认定荣程联合钢铁、医药集团等10家大学生实训基地,支持优秀大学生参加岗位实训。
四是优环境留住人才。实施《天津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明确通过改造现有住房、转化保障房、租购商品房、新建公寓房等多种渠道认定一批市级人才公寓,实行民用水电、取暖价格标准,租金一般不超过市场价格的70%。实施“海河英才”卡制度,支持文旅产业优秀人才申请“海河英才”卡,会同相关部门为持卡人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专属服务。
五是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2018年,我市制定“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同步实施《天津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按照学历型、资格型、技能型、创业型、急需型5类人才给予落户政策支持。“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自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累计引进人才47.9万人,平均年龄32岁。2023年11月,滨海新区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户籍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全日制高职以上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在滨海新区稳定就业并连续缴纳1年社会保险、持滨海新区有效居住证满3年且在滨海新区有合法产权住房的人员均可申请落户”。截至目前,“滨海新政”已有2400余人获得落户资格。
(三)持续强化生育支持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支持法规政策体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天津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市人大常委会适时修订《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市政府建立天津市优化生育政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天津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措施,市级1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实施方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的实施办法》。长期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制定年度考核指标,推动人口工作在全市的落实落地。
二是生育支持措施有序推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假期计算方式、休假待遇、假期具体执行。市医保部门印发《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扩大参保范围,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职工生育保险,提高待遇保障标准。市税务部门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提高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市住建部门落实住房支持举措,对符合生育政策生育三个子女的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居民家庭按规定在本市限购政策上再购买一套住房。市教育部门实施天津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职业院校开设幼儿保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托幼机构培养专业型人才。市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托育机构评选、机构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项目,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践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医防融合”方针,构建起以市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管理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工作网底、大型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为技术支撑的“大妇幼”健康平台。坚持预防保健与医疗服务同向发力,推进全市危重救治中心建设,实施母婴安全、控制缺陷、妇儿健康等项目,推进母婴救治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救治能力。连续10余年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系列计划。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已连续17年分别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两项指标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四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制定《天津市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的目标。将完成年度千人口托位数指标纳入人口和生育服务保障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推动托位设施供给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市发展改革部门在全市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普惠托育项目建设。市规划、住建部门推动新建小区结合幼儿园配套托育设施与开发项目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支持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
五是营造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友好氛围。组织开展生育友好系列宣传教育。开展“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创建幸福健康家庭”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页、现场咨询、表彰托育示范机构等形式,向社会宣传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推介托育示范机构。举办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通过成立科普育儿指导站、守护宝贝志愿服务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定期开展婴幼儿健康知识讲座、分享示范机构管理工作经验,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二、下一步工作
(一)优化“圈、街、楼、店、网”空间布局,谋划消费空间布局规划出台,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IP联动,打造商旅文体高品质消费空间;引育沉浸式、体验式消费业态,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鼓励各类新型消费品牌来津发展。
(二)持续提升体育旅游大会、哪吒体育嘉年华等活动,推动各区开展体育消费季、体育夜市、运动市集、体育大卖场等活动拉动消费,促进体育与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释放体育休闲服务消费潜力;充分利用蓟州、宝坻、静海、滨海新区等山、河、湖、海条件禀赋,进一步培育特色乡村体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户外运动营地、体育休闲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举办“村BA”“村超”等形式的乡村赛事活动,让赛事活动成为乡村新的“土特产”。
(三)积极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促进文旅消费业态聚集。在天津马拉松举办期间,策划开展天津特色文旅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旅+体育”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沉浸感场景,突出天津文化旅游元素,以全新形式讲好天津故事,打造天津夜间文旅消费新品牌。积极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地申报和建设,统筹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发展。
(四)认真落实《天津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人才工作各环节和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法治保障。不断优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吸引更多文旅优秀青年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持续搭建招才引智活动平台,开展产业链专场招聘、创新创业大赛、紧缺人才目录发布、人才“津门行”、校园招聘等活动,支持企业加快延揽集聚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智力。持续认定一批市级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阶段性住房保障。落实“海河英才”卡制度,为持卡人提供一揽子精准服务。优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落户天津,持续引进一批文商旅优秀青年人才。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