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推进交旅融合 助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经会同市交通运输委、滨海国际机场、铁路北京局集团天津办事处研究答复如下:
一、明确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交旅融合
我市高度重视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这一“先行官”,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不断开创新局面,高铁、民航和公路运输等作为服务民生的基础公共产品和旅游交通的重要支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渐凸显。天津文旅市场的火爆离不开天津旅游资源的天赋异禀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在便捷交通网络的强力带动下,各类要素有序高效地流动和区域联系合作地加强不断拓展旅游服务空间,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我市将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路域环境大幅提升,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不断融合发展,有力支撑交通强市建设,高水平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努力促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旅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公路交旅融合发展。高速公路方面,由市交通运输委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依托津蓟高速等旅游路线利用沿线服务区开展“服务区+旅游”建设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ETC技术支撑工作,拓展ETC生活服务场景。农村公路方面,挖掘农村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结合我市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提亮精品线路的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公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旅游能力水平,让更多的道路成为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持续创建26条“美丽乡村”示范路和6个“四好农村路”示范街镇,进一步加大示范创建引领力度,逐步向全域示范达标迈进。
二是推动航空交旅融合发展。近年来,天津滨海机场持续推动城市候机楼的建设工作,目前有6座城市候机楼正在运营,分别是市域范围内的蓟州、静海、空港白云酒店城市候机楼,河北省的廊坊城市航站楼、唐山曹妃甸城市候机楼,以及山东省的德州城市候机楼。2024年天津滨海机场将继续推动在京津冀区域内陆续恢复、新开城市候机楼。目前,在市域范围内,正在与河北区、滨海新区合作推动设立城市候机楼;与红桥区沟通针对津兴城际铁路的启用,计划在天津西站设立城市候机楼,与北京大兴机场共建共用;同时计划在河北省黄骅市设立异地城市候机楼,将天津滨海机场航空服务延伸至河北省黄骅区域。后续天津滨海机场将根据跨省班线的恢复、新开情况,适时在周边区域布局、拓展新的异地城市候机楼。
三是推动铁路交旅融合发展。铁路作为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带动和促进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商业等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市地处京津城际、京津城际延伸线、京沪、京秦、津保等五大高铁以及津山、京沪、京九、京哈四大普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华东联通北京,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联通东北的主通道。近几年来高铁车站的快速建成和发展,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旅客来天津消费,对带动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和津兴铁路的陆续开通,我市铁路密度、高铁密度、高铁站密度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通过高铁,我市与北京、雄安新区、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新区和一线城市已形成方便快捷的经济圈,带动了相互之间的消费,促进了天津文旅的经济发展。下一步,铁路部门将加速发展,积极服务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旅游服务接待。加强与政府接待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各地在天津市举行大型活动安排,协调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等窗口单位,改造升级车站服务台的旅游信息服务功能,补强标识引导系统等设施,进一步加强公、铁、空、水多式联运的联系共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精心做好接待服务,促进天津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四是水运交旅融合发展。游船旅游方面,我市正在推进天津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包括大运河段天石坊码头、大悲院码头、桃花堤码头以及海河段古文化街码头、意风区码头、利顺德码头、直沽(天妃)码头、凯德MALL码头、棉三码头、津湾码头、金茂府码头、柳林码头、国家会展中心码头在内的总计13座游船码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海河上游全线通航,并与大运河实现航线互通。目前,一期工程4座码头已开工建设,其中津湾码头已完工,大悲院码头、金茂府码头及国家会展中心计划年内完工。二期、三期工程正在履行施工图设计审查程序,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天津市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施方案》中,将桃花堤景区—大悲院码头区段、南蔡村镇—筐儿港水利枢纽段立为优先通航段,市水务、交通、文旅部门协调指导,相关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计划于2025年实现旅游通航。
三、加强交旅融合,服务保障国际游客
根据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船期,开通国际邮轮母港至天津滨海机场、天津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定制公交专线,并根据运营情况发展常态化公交线路,为海空、海铁联运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加强交旅融合发展,研究推动开通天津滨海机场至市内重要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的直通班车,为国际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研究给予国际邮轮母港至天津滨海机场、天津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专线,天津滨海机场至市内重要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的直通班车运营亏损补贴,促进公交专线和班线持续良好运营。
四、构建大循环和微循环并进的交旅支撑网络
一是积极拓展交通大循环系统。建设机场异地城市候机楼,提供便捷的乘机服务。2023 年以来,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大兴机场联合建设运营廊坊城市航站楼,并开通直达机场的地面班线;天津机场蓟州城市候机楼、曹妃甸海韵酒店城市候机楼也先后建成投入运营,既提升了异地旅客来津乘机的服务品质,又促进了两地的旅游消费。推动开通天津机场至异地的地面班线,促进两地旅游发展。天津机场开通了航站楼直达廊坊、唐山、沧州等地的地面巴士,方便异地旅客来津。2024年将持续推动河北区、红桥区等有意向区域城市航站楼建设,将天津机场服务延伸至周边旅游目的地;推动机场地面班线进一步丰富,增开省际班线、至市内旅游景点班线等,搭建旅客机场巴士运输网络,促进交旅融合,增加机场旅客量。
二是大力发展空铁、空海联运,为旅客提供多项出行选择。借助携程、同程等OTA平台以及东航、国航等航空公司APP平台,实现通过航司APP购买铁路客票。组织东方邮轮产业发展推介会,促成东方邮轮与航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持续推动空海联运工作。
三是发展公交旅游专线,打通“最后一公里”交通服务。在原有的主要旅游景点公交线路全覆盖的工作基础上,公交行业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摸排调研,规划设计了8条旅游观光公交专线,并对其经营权进行了招标,该8条线路覆盖市区五大道、天津之眼、津湾广场、古文化街、鼓楼等重要旅游景区,从市区直达东疆港、海博馆、航母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等滨海新区景点景区。目前观光5路(铛铛车和平线)、观光9路(双层敞篷车)、观光10路(铛铛车河北线)已经先后开通运营,获得广大游客的一致认可,其余旅游观光线路也正在积极筹备,将于年内陆续开通运营。
2024年春节期间,为了方便市民朋友及“小金豆”游客们出游有更浪漫的体验、留下更美好的回忆,我们推出了“爱在津城”十大暖心服务之中便有“到达有专线”。即从“两站一场”(即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机场)发车,以预约定制的模式开通连接市区、滨海新区主要景区和活动点位的旅游大巴定制专线,通过网络小程序提前预约的方式,每班车达到30人即可发车。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津游一号”仿古铛铛车、旅游双层巴士、旅游专线巴士共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极大的满足了游客的出行需求,得到了一致好评。
五、不断加强综合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交通标识引导系统规范建设。由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提升,持续实施《天津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根据通用规范标准和需求,进一步完善交通引导标识和指示牌等,提升国际化水平。
二是提升重要交通站点文旅服务水平。天津滨海机场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于2016年起在2号航站楼内一层、负二层建设两处“天津旅游咨询中心”,为旅客提供全面的抵津旅游咨询服务。咨询中心包含液晶电视、书报架等设备用于展示天津旅游资讯以及宣传手册,视频及宣传手册均由市文旅局统一配送。天津滨海机场贵宾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市文旅局定期、统一培训后为旅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下一步,天津滨海机场将持续做好“天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相关工作。研究安排旅行社在机场航站楼内设立服务柜台,直面旅客解决需求,扎实做好文旅工作。
三是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市交通运输委利用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开展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交通数据分析、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充分挖掘发挥海量交通数据价值,每日发布监测分析报告,2023年共发布《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日报》365期、《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月报》12期,发布节假日预测报告、专报、总报告等78期,并报送至市委、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局、市公安局等单位,为我市在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
市文旅局积极推动旅游统计数据部门间共享,为各级领导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市统计局制定的《天津市部门数据共享制度》规范内容的范围内,按时向市统计局报送建立共享数据报表,执行资料互换共享。除此之外,每年7个假日期间,每日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供假日经济数据监测相关文化和旅游数据。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分阶段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旅游接待信息,向社会公开旅游接待情况。国内旅游调查等全年一次性调查结果通过《天津统计公报》《天津统计年鉴》和《天津年鉴》等途径向社会公布。下一步,还将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料互换,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四是扩展ETC生活服务场景。机场停车场方面,2016年5月,天津滨海机场停车场实现ETC一进二出无感支付,到2019年7月通道增加到三进三出;2021年12月10日,停车场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升级,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车牌识别+ETC”混进混出模式,实现任意车道不停车秒进秒出。机场客车方面,目前天津滨海机场巴士共有25部运营车辆,其中24部车辆已安装ETC,覆盖率96%。
五是加强旅游咨询服务。目前我市设有旅游咨询中心46家,分布于滨海新区(8家)、市内六区(17家)、环城四区(7家)、新五区(14家),涵盖了机场、车站、码头和邮轮母港等交通枢纽以及主要景区等客流密集地区。旅游咨询中心在展示天津文化魅力,宣传天津旅游资源,塑造天津文旅品牌的同时,为来津游客免费提供旅游宣传资料和旅游咨询等服务。助力优化天津旅游环境,提高来津游客满意度。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从硬件配备到软件服务方面,力争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保障。
六、发挥试点案例示范的引领作用
为深入推进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更好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等单位共同开展了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市交通集团联合打造的“天津城市休闲旅游双层观光车”项目入选首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36个典型案例。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做好宣传推介。截至目前,抖音小视频播放量可以达到近百万次,吸引了各地网红来天津景区打卡,一些热心网红转载或制作的宣传视频播放量可以达到上亿次,通过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的宣传,双层意风区、海河观光游已经逐步形成了各地游客来津观光首选的网红打卡地。另外,还组织网络达人开展“大V游天津”的游览活动,活动期间通过仿古铛铛车、双层观光车、金街观光车三种车型组织“大V”游客进行了市区的游览,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实现了提高关注度、增加客流转化的目的。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与有关部门深入协作,在公路、水运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项目开发建设,并积极参加相关案例遴选,扩大天津交旅融合美誉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交旅融合,培育一批有津味适合城市群消费特点的周末游、休闲游、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场景。深度开发城市旅游客运,打造天津旅游服务景区直通车项目,以城市观光游、商业文化游、海洋生态游、红色记忆游、工业博览游、军事主题游六大主题,展现天津独特的旅游资源。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