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绮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天津澳门旅游周”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津澳两地交流与合作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澳门天津周活动”、“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知名活动品牌,带动了两地文旅商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疫情期间两地往来交流受到严重影响,各部门也都积极应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交流活动,为疫情后期两地迅速恢复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品牌活动扩大文旅合作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旅游展会平台促合作。疫情前,天津市连续多年组织旅游代表团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019年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组织天津优秀的非遗项目和旅游资源推介参与了第二十四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天津馆”的系列活。2022年组织天津文旅资源,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参加第十届澳门旅游产业博览会云上推介会。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澳门旅游代表团来津参会,澳门旅游局文绮华局长应邀出席大会主要活动并发表题为“如何深化旅游+跨界融合、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的主旨演讲,将为两地跨界融合与推动旅游目的发展方面提供更多创新思路与合作空间。
二是扩大“澳门周”品牌活动合作。早在2008年“天津澳门周”在津成功举办后,同年天津组织津澳首航包机赴澳门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激活了两地的旅游市场。“澳门周”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内地各城市举办的大型路展活动,澳门周的成功举办,加强了澳门与内地相关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了澳门宜游的旅游环境以及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澳门魅力。今年8月31日-9月4日将继续在天津举办“澳门周”活动,期间天津市文旅局组织了48位旅游企业代表参加了澳门旅游推介洽谈会,为两地旅游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共促两地旅游行业的快速恢复。该活动还与我市多部门多领域有合作项目,进一步助力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十项行动”见行见效,进一步深化我市与澳门各领域的合作成果。
三是持续推进青少年交流品牌活动。2019年市文旅局正式加入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持续关注对澳青少年的研学活动。2021和2022年,天津市文旅局组织在津港澳台大学生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馆参加暑期实习活动。今年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继续接待了澳门大学生来津学习交流活动,该活动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先生倡议和推动,至今已举办七届,共组织187名澳门大学生来津交流,让澳门青年学生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职场就业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认同感。下一步,市教委将指导有关部门开展“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交流培训)”等各类交流合作项目,切实进一步丰富津澳青年交流合作模式,探索开展多样性交流合作项目。
二、“体育+文旅”活动模式促经济消费
一是组织体育夜市嘉年华活动。天津市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暨第五届活力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活动6月在文化中心启动。该活动自2019年由市体育局会同河西区政府,秉承“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促消费主线,市体育局组织天津女排、天津男排、天津津门虎、天津先行者男篮等运动队,在活动现场开展排球、篮球等传统赛事表演,增加电竞、健身、街舞、陆上赛艇、室外冲浪等市民互动项目,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消费场景,让市民群众沉浸式感受“体育+”夜市活动的魅力。
二是筹办国际体育+文旅赛事活动。2023中国·天津第六届体育旅游大会,充分利用天津市山地、海洋和赛车场地等优质资源,举办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汽车摩托车、水上运动和山地户外活动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拉动相关消费超过7000万元。“大美天津”自行车生态巡回赛已举办3站,秉承全民健身、亲近自然的运动理念,通过以赛促游,让1500余名参赛选手近距离感受了天津的生态之美、运动之美、健康之美,展现天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加快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天津海河国际马拉松赛,将打造天津独有的穿过10个国家风格建筑群马拉松赛,多方位展现天津独特的海河文化、历史风貌建筑和现代化发展成果,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的马拉松爱好者积极参赛,目前正在筹备中,力争办成北京马拉松的“姊妹篇”。
三是利用场馆资源激活消费市场。人民馆承办了“永庆安澜 郭德纲、于谦相声专场”大型演出,“中国.天津2023年青少年街舞公开赛”,创办“津無二街头篮球风云挑战赛”自主赛事IP,旨在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和参与街头篮球运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将津無二街头篮球发展成为体育网红打卡地,打造“体育+文旅”城市新名片。奥体中心共举办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全国青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等大型比赛16场,观众人数达到27.5万人次。
三、围绕“消费提振年”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是抓时令消费。制定全年促消费活动计划,围绕四季时令主题,举办新年暖心购物季、“春意新生”踏青消费月、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等6大主题活动,组织汽车、家电、家具、百货、餐饮、电商等多业态开展促消费活动。1-5月份,重点监测的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450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奥特莱斯、餐饮、住宿等企业销售额增长都在60%以上,购物中心增长34.5%,全面建立“贯通全年、四季持续、消费繁华”的促消费格局。
二是抓多元融合。为适应消费趋势变化,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艺术、亲子等体验性消费进商圈、进街区、进商场。意风区引入了阳台歌剧、互动装置、德云社剧场等文艺科技业态;天津印象城与北方演艺集团合作在天津卫码头餐厅引入《老码头 戏里戏外》话剧表演;万象城与中华剧院合作,组织来自演艺团队驻场表演。还举办了海河文化旅游节、V1汽车嘉年华、津城美食节、滨城海洋嘉年华等100余项活动。通过各种富创意、吸流量的快闪活动吸引消费者驻足。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天津文化业态进商圈做了报道。
三是抓会展消费。今年上半年,我市已举办展会23场,展览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华夏家博会、婚博会、碧海钓具展、北方自行车电动车展等一批消费类展会,吸引大量本地消费者和采购商前往。新引进的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中国印刷包装产业博览会,以及世界智能大会、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一批我市专业品牌展会相继成功举办,累计近万家企业参展、近150万人次到场参观洽谈采购,举办行业论坛等配套活动800余场,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四、优化签注模式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一是持续推出便民利企新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办理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五项便利措施”“全国通办”,以及我局服务经济发展“双十条”、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十条措施”等便民服务要求,简化出入境办证手续,缩短异地户籍企业家或高管办证时限,全面深化改进窗口服务水平。
二是开通加急办证“绿色通道”。在坚持办理出入境证件全国最快5个工作日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24小时应急服务“绿色通道”。对确有紧急事由赴港澳商访、研修的我市企业内地员工,提供加急办证服务,在最短时限内办理赴港澳证件。
三是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天津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及12367国家移民管理局服务热线等,实现政策咨询、办证预约、进度查询全方位服务和舆情全天候监控,打造网上预约办证、网下自助办证相结合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切实将服务送到群众指尖。
四是创新服务企业模式。优化完善我市企业申请赴港澳商务签注登记备案管理服务模式,开通赴港澳商务签注备案网上申请审核平台,切实为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便捷服务,为我市企业走出去、加强津港澳三地交流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落实144小时过境免办签注政策。自2017年12月28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适用政策国家53个)144小时过境免办签证政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更为便捷宽松的出入境软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