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天津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市红色旅游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推进天津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积极举办特色活动,红色旅游日趋活跃。天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彰显,取得了良好成效。
构建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积极推进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开发,积极构建一条红色旅游走廊、三个红色旅游集聚区、六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天津红色旅游产业布局和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着力打造全国30条精品线路之一的“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形成一条京津冀红色旅游黄金走廊。积极构建天津中心城区、北部地区、滨海新区三大红色旅游集聚区,使之成为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完善、特色突出的红色旅游聚客区域。打造提升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等六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出独具特色的天津红色旅游产品,形成了“伟人风范”、“抗日烽火”和“辉煌成就”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依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融合,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有效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培育打造天津红色旅游知名品牌。
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以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围绕国家重大纪念日和重要革命人物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
2018年,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举办“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天津红色旅游记忆图片展”,充分挖掘天津红色文化内涵,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宣传展示天津红色旅游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受到了广泛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各红色经典景区分别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各类大型展览。特别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壮丽七十年 盛世念伟人——我与祖国共成长”周邓纪念馆迎国庆系列校园行活动,举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周恩来与新中国的诞生”专题展览。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党的历史”主题巡展月活动,与天津财经大学共同组织“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党史巡展走进校园”活动。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举办了“红旗永远在我心中”主题宣誓活动。各红色经典景区组织宣讲团,积极开展共建活动,深入到机关、部队、校园、社区、企业,主动贴近群众、服务社会,营造健康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编印《天津红色旅游手册》和《天津红色旅游地图》,图文并茂地介绍全市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资源。2019年,组织参加全国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创新成果征集活动,我市共有9件套参赛作品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名单,入选作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疫情期间,我们倡导鼓励各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网上主题活动,丰富线上产品供给,将展馆搬上“云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云课堂、云讲解,并做好红色景区的宣传推介,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畅游红色景区。
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筹集资金支持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精武门 中华武林园、黄崖关长城、大沽口炮台遗址、盘山烈士陵园、盘山等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规范化建设,改造提升监控布设、旅游交通标识牌布设,以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建设等项目,红色景区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出台了《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规范》,组织开展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工作,扩大我市红色旅游规模,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以规范化建设有力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核定公布革命文物名录的补充通知》要求,市文旅部门在2020年5月底着手开展全市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经过明确公布范围和内容、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征求市党史文献部门意见等程序,以及反复论证、修改、所在区文物部门或单位确认,形成了《天津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
此次公布的《天津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包括“天津市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共7160件(套),“天津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5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名录以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为基础,主要涵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战争)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与近代以来著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时间跨度长,种类丰富。
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市住建部门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有效保护了历史风貌建筑。先后确认了6批、877幢、126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分布在我市15个行政区。其中觉悟社、女星社、南开中学红色革命遗址被确认为历史风貌建筑。十多年来,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静园、民园西里、曹禺旧居、庆王府、先农大院、利顺德、大清邮政局、山益里等百余幢历史风貌建筑经整理后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亮点和地标,发挥出巨大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会同有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管理。一是继续履行《条例》赋予的职能,进一步加大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力度,配合贵局做好姚志毅委员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二是深入挖掘历史风貌建筑中红色革命遗址历史人文资料,保护革命传统资源,做好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三是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对于符合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项目的,给予适当补贴,助力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四是加大历史风貌建筑红色革命遗址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微信、网络等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提高红色革命遗址保护意识。五是进一步摸清革命文物保存状况,及时更新上报革命文物名录,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牢牢把握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机遇期,发挥红色旅游的文化阵地作用,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