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宁夏考察调研,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强调、再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进一步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把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探索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要创新方式载体,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拓展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多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让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生态是民族地区最大的责任、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优势,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立足资源禀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必将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