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其中第一个宝贵经验即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领导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百年,是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到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再到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百年。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少数民族真正实现觉醒、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力量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少数民族才真正实现了自我觉醒。1921年7月,水族青年邓恩铭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出席大会的十三位代表之一。这说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有少数民族优秀代表的积极参与。同时一大决议还明确规定,不分民族均可成为中共党员。从一大到十九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少数民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的革命力量,涌现了大批英模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当家做主人,焕发出主人翁的自觉精神和巨大动力,成为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产生了一代代劳动模范和时代先锋。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的根本保证。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致力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一大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宣言,都有民族平等的条文或规定,并先后在苏区和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贯彻实行。随着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加深,党又明确提出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政策,引领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下坚实基础,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推动民族工作拨乱反正、开拓创新,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开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全局中谋篇布局,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述,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新时代。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少数民族群众摆脱千年贫困、全面实现小康、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征程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随着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党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已经成为现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解决。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梦想因此而成真,幸福因此而铸成,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美好幸福生活。

总之,党的领导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过上小康生活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悟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敢于同民族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克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