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优秀案例系列展示(四)

本期介绍津南区小站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东丽区新立街综合文化站 、西青区杨柳青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西青区张家窝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粳冠兵源展风采 群文惠民铸品牌

——津南区小站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小站镇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境内,总面积56.7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常住人口10.26万人,是“因水而生,因兵而兴,因米而名”的中国近代历史名镇。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小站”的赞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特色鲜明。近年来,在天津市和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悉心指导下,小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且方便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展现了小站镇文体站“文化惠民”成效,展示了群文风采,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

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夯实“文化惠民”基础。小站镇综合性文化站,又称小站文化活动中心,坐落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前营路,紧邻小站镇人民政府,投资1000万元,总占地面积12000㎡,建筑面积5000㎡,于2008年4月建成后投入使用,辐射周边西花园、谷香园、稻香园、福林庭苑、水榭花都、通新润府等多个社区。内部设置津南区图书馆小站镇分馆、电子阅览室、会议室、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室、舞蹈室、银达子艺术研习社、健身室、书画室、多功能剧场、演播厅、排练室、小站空竹协会等11个功能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4055平方米,设有健身园、空竹园、广场舞活动区和公示宣传区等多个区域,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提供优越的条件。其中多功能剧场设置543个座位,传统和现代演出设备齐全,能够承接一定规模的演出,尤其是每周三下午的“稻乡风情”“南麒麟”系列文艺公益演出在群众圈中有口皆碑。


二是打造小站文化品牌,丰富“文化惠民”体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秉持着“讲好小站故事,发展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依托小站特色文化,深挖内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小站节日”。小站镇积极组织开展“南麒麟”戏曲专场、迎新春送春联、元宵节花会、万人徒步、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丰收节、同心圆大会、趣味运动会、周公祠庙会、等精彩纷呈的群文活动,年均达百余场,深受居民及周边游客居民的欢迎。小站镇还隆重推出“我到小站”特色品牌活动,包含“过大年”“来赏春”“看水稻”“买稻米”四个系列,“看灯展”“逛庙会”“听大戏”“学插秧”“嗨撸串”等32个主题。


三是聚焦文体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惠民”品质。小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设立了文体站负责小站镇文化工作,并安排副镇长钱红艳专门分管并指导文体站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安排镇青年干部陈同军任文体站站长,与7名文体站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文体站开放使用和具体工作落实。文体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目标,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探索群文工作新思路。同时,建立村(居)文体协管员队伍,加强专项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文体协管员作用,指导组织村、社区规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此外,在群众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围绕全民文化,秉承小站深厚文化底蕴,镇文体站多年来不断发掘镇域文化资源,全力培育文体队伍24支,其中津舞团、空竹队、太极拳队、楹联书画院、银达子艺术研习社等各具特色,并多次代表小站在国家、市、区展演比赛活动中获奖。

今后,小站镇继续秉持着“以文惠民”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如既往地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充分展现小站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传承发展天津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


传承与创新并行 打造文化新地标

——东丽区新立街综合文化站 

东丽区新立街综合文化站位于新立新市镇,作为东丽区文化馆分馆,周边教育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自然景色优美,建筑面积达2000平米,配置新立城市书房、健身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展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多功能室、舞蹈室、排练室、乒乓球室等11个功能室,作为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地标,常年对外开放,这座文化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以其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运营模式,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文化站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促进多元文化展示

新立街行政区域面积4530公顷,管辖16个社区,拥有文化队伍70余支,队员1500余人,文化队伍主要涉及曲艺、戏曲、舞蹈、声乐、朗诵、太极、传统摔跤等项目。文化站以打造多功能文化空间为目标,合理设计活动房间及地点、积极协调活动队伍及时间、按需配置活动设施及道具,满足了多元化队伍活动需求。内部设计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打造了集曲艺中心、非遗展览厅、传统摔跤馆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为辖区居民呈现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为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多次举办互动式展览、传统摔跤比赛、戏曲交流展演,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并鼓励群众积极创新表演内容,参与文化创新实践。


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文化站在注重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打造文化空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确保文化创新不脱离文化根基,文化站坚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文化团体合作,不断巩固并提高辖区内文化队伍人员的能力水平,如积极与第四代相声传承人、冠岭跤馆等进行深入交流,实现文化资源的跨界融合。


三、加强互动与参与

新立街文化中心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传统节气、节日先后组织开展庆元旦、腊八、小年、春节、元宵、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小满、儿童节、端午、建党节、建军节、立秋、七夕、中元节、教师节、中秋、国庆、重阳节、立冬、冬至等系列文化展演活动,活动次数不少于52场,以舞蹈、合唱、朗诵、曲艺展演及太极、舞龙、摔跤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最大程度上激发民众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鼓励更多的人加入传承队伍,真正做到保留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守护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四、推动教育与传承

为建立特色文化传承基地,文化站定期开设特色文化培训班,培养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项目的爱好者、传承者成为文化队伍的领头人,培养他们在策划、组织、执行活动项目方面的能力,鼓励文化队伍领头人运用创新思维创作新的文化节目,在传承传统文化形式的同时,勇于尝试新的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影响身边群众参与文化站的活动,壮大文化队伍,共同推动文化站的发展。

今后,加强对文化中心的品牌打造,对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推广,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文化中心的活动和成就,提升文化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建立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与其他文化机构、学术团体等进行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文化团队,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街道、推动街道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赓续文化根脉 激发文化活力 推进文化治理

——西青区杨柳青镇综合文化站

碧涛脉脉乡如画,古韵悠悠杨柳青。在天津西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杨柳青——一座诗情画意的北方古镇,款款而立。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内涵、浓郁的民俗风情、靓丽的自然生态。且看那运河年画、大院民俗的特色文化,且赏那香塔法鼓、酥皮月饼、粉彩瓷器等38项各色非遗,且游那飞檐高翅、螭卧架头的18处文保场所,这里无愧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名。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考察调研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市委书记陈敏尔亦在视察本镇时强调,杨柳青是天津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要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杨柳青镇文化站坐落于古镇景区中心,多年来始终坚持发挥文化的“铸魂”功能,从调查研究入手,从基层治理出发,巩固基层文化阵地、着力开创乡村文化振兴,在运河一畔成为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最佳韵脚。

一、政策引领,调研先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赋予了文化站“文化建设”及“基层治理”的职能。多年来杨柳青镇文化站坚持以“小、实、细”为切口,每年深入管辖的村居、队伍、行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二、发动群众,共治共管,打响古镇金招牌

(一)抓好一老,打造“古柳银发”品牌

文化站为全镇42个村居共建立123支队伍,鼓励老年人把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相结合,辅助各队伍逐年梳理人员、独立演出、带徒授徒、创编节目,同时每年多次组织摄影、摄像等公益培训,大力提升了各队的综合水平、激发了活动积极性,使其在群文活动中“愿为、能为、盼为”,队伍骨干还自发成立了“古柳银发”古镇志愿队,主动提供人流疏导、指路答疑、景点讲解、信息记录等工作,播撒志愿精神,升华古镇活动意义。2023年底,杨柳青镇专为古镇队伍拍摄的三支纪录片在“古镇杨柳青”公众号播出,收获了线上线下满满点赞。

(二)抓好一小,推进“文化惠民进景区、进校园”品牌

杨柳青镇多年与培训机构、中小学合作,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如“邂逅国风”传统文化系列演出、“祥龙献瑞襄盛世 墨香送福报春来”村晚、“戏韵绕古镇 梨园正芳华”戏曲节等,搭建老中青文艺梯队,做好文化传承。2024年依次与两所小学共建舞龙队、高跷队,青少年队员们于节假日在抱鱼娃娃广场进行了精彩演绎。


三、统筹资源,不断创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

(一)品牌引领

“惠民演出进景区”是杨柳青镇连续四年的文化品牌,每年演出300余场。演出特色有三:一是活动主题保证月月有、周周新;二是活动场景覆盖景区室内外全域;三是演出团体由各群文队伍独立完成。2023年起,杨柳青镇继续创新,增加了玩偶巡演吸引客流、组织村居两委班子维护安全、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等新举措。如2024年五一期间,杨柳青镇以老少传承为核心,每日一主题,在古镇景区内广泛展示了舞龙、锣鼓、武术、曲艺、杨柳青民俗等多种文化惠演,促进交流学习。

(二)资源联动

杨柳青镇文化站的各项活动深度链接各类资源,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支持文化工作。如在“古韵游园”、“石府良缘”、“花容古韵国风音乐会”“文物写生”等活动筹备期间,积极与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文保场所形成联动合作;组织“北国江南画乡柳、古风遗韵庭院间”等主题DIY活动时,与商铺、村居、培训机构密切合作;打造“明珠故影”西青历史影像展过程中与区档案馆多方协作。各级资源的高效联动共同形成了杨柳青镇社会关心、群众支持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非遗保护

2024年,杨柳青镇文化站已完成打造1处市级“非遗体验基地”;挖掘并申报12个民间非遗项目;拍摄4个非遗项目专题片;开展5次“文愉众心 乐道非遗”讲座、3次“非遗大讲堂”全民科普、1次南北非遗大研讨;与天津大学共建杨柳青年画田野教学基地等。镇文化站始终围绕夯实非遗基础、拓宽传承路径、激发传承活力的思路推进古镇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作为一方土地的灵魂底蕴,是凝聚力与生命力的源泉。千年古镇杨柳青,将不断深入群文脉络、探索多元路径,点亮公共文化服务普惠之灯,持续展现文化战线新气象新作为,为古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共享文化盛宴 绽放文化魅力

——西青区张家窝镇综合文化站

近年来,张家窝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文化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今,张家窝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高效贴心的服务,让公共文化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走入百姓心里,2024年,被评为天津市“特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张家窝镇文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张家窝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赞誉。

一、完善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张家窝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坐落于利丰道天安数码城3号,内设多功能活动室、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等多个功能室,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读书看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理想场所,极大地满足了辖区群众对优质丰富文体服务的迫切需求。

张家窝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引入市场运营机制,依托楼宇运营方进行细化管理,实现了除春节外全年无休的对外开放。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镇域内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还辐射了周边企业员工,既达到了上级要求的免费开放时间,又有效地节约了政府开支,展现了高效管理与服务群众的完美结合。

二、培育群众队伍,开拓文化工作新局面

张家窝镇高度重视群众文化队伍的培育,积极发展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志愿者,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公共文化事业贡献力。截至目前,全镇已成立了100余支群众性文体队伍,并邀请市、区专业老师进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队伍发展壮大中遇到的难题。

张家窝镇积极组织各文体队伍参与市、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及体育赛事等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家窝镇文体队伍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为张家窝镇赢得了荣誉,也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广泛开展活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张家窝镇始终秉持“以文为魂”的工作理念,致力于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遵循“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原则,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如成功举办了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涵盖舞蹈大赛、戏曲大赛、书法比赛等多项赛事活动,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目标,为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张家窝镇文化服务中心连续开展了四届社区运动会,从群体性全民赛事活动到单项体育比赛,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张家窝

在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张家窝”方面,张家窝镇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把全民阅读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阵地化管理、品牌式服务、风向式引领,切实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营造了“人人爱读书、处处留书香”的氛围。

同时,张家窝镇聚焦拓展全民阅读空间,依托城市书房和图书室,开展图书公益巡展、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会、朗诵会、红色读书会等阅读活动,鼓励、引导群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动员广泛社会力量助力全民阅读建设。

五、强化文化赋能,助力文商旅融合发展

为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新地标,张家窝镇采取了“文化+商圈”的模式,利用杉杉奥莱、枫雅印象城以及社会山·文旅港商业载体作为平台,积极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组织辖区群众文化队伍深入各商业综合体开展文艺表演。通过开展“非遗过大年”、亲子手工体验、文化惠民进基层等活动,将文化活动引入商圈,为商圈聚人气、添活力,进一步激发了商圈的活力与潜力。

下一步,张家窝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具有张家窝特色的文体活动,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文体发展新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