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优秀案例系列展示(二)

本期介绍河西区挂甲寺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河西区陈塘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河西区越秀路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南开区万兴街综合文化站。


传统文化焕活力 文化惠民暖人心

——河西区挂甲寺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挂甲寺街综合文化中心是河西区首个独立运营的街级文化中心载体,辐射街域13个社区8万余人,集培训、阅览、展示等九大功能于一体,文化产品和活动持续输出,供给丰富。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使命任务,积极落实“十项行动”要求,紧扣河西“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工作目标,立足挂甲寺街域优势和特色,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持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2024年,中心依托文化底蕴,在创新中传承民俗文化,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


一、文旅商创新融合发展

以打造“老字号+”文化名片为切入点,通过举办传承非遗文化展,探索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与辖区桂发祥等老字号企业联合举办“非遗遇上老字号”剪纸展、老字号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讲好老字号故事,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本届挂甲寺街“纸间故事 百年传承”老字号主题剪纸展将老字号与非遗剪纸相结合,利用非遗剪纸技艺,让老字号焕发新颜,与老字号集合店相得益彰。一个月的展览时间,为居民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剪纸艺术的机会,同时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非遗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深耕擦亮“挂甲寺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品牌,今年成功举办“弘扬传统民俗 创新非遗文化”挂甲寺街第十五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节,邀请辖区内国家级、市级非遗杨家庄永音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的团队轮番上阵,登台表演,铿锵的锣鼓声引来周边群众驻足观看,身着戏服的演员们还原了太子出游的盛况场面,引来群众的阵阵喝彩。除此之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京剧变脸等表演,浓浓的民俗氛围把活动现场气氛烘托到高潮。让辖区居民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着力提升街道文化品牌影响力。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以老人、儿童的文化服务为抓手,努力满足并服务好“一老一小”文化需求,活跃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上半年开展“溯端午情怀 扬传统文化”端午节主题京剧演出活动,邀请辖区京韵社团为老年人带来精彩的戏曲表演,活动中,表演了端午节应节戏《白蛇传》和传统京剧曲目《贵妃醉酒》、《红灯记》、《空城计》等多个节目,整场节目主题鲜明,精彩纷呈,演员们铿锵有力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和精彩的唱段,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了戏曲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韵味,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同时,积极落实《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开展“共赴书香之约,感受阅读之美”青少年绘本阅读系列活动,邀请专业阅读老师以阅读为纽带,引导儿童和家长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这本书吃了我的狗狗!》、《小红帽》等多个故事,体验一场场不同寻常的阅读冒险。以阅读为纽带,树立全民阅读观念,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中心还积极探索文化资源的共享和特色团队的培育,努力提升软件水平。我们以街、居两级文化站点为载体,“投入与管理并举、带动与落实并举、探索与发展并举”,常年开设各类民间民俗特色课程,内容涉及:京剧、越剧、民族舞、书画、剪纸等,一支支特色团队多次展示在市、区、街、居的群众文化舞台上。

未来,我中心将继续以阵地建设为己任,以规范管理提效能,以居民群众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持续推动全街文化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繁荣。


赓续津韵传承 感受非遗魅力

——河西区陈塘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陈塘庄街道特级文化服务中心位于河西区新八大里地区中冶和悦汇商圈102号,建站总面积5000平米。内有西岸非遗体验馆、军史长廊、退役军人展览室、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室、青少年快乐营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活动厅、教育培训室以及管理辅助用房,为街域内6万余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中,西岸非遗体验馆内展示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121个。分为城市“非遗+”文化体验中心、沉浸“非遗+”交互体验中心、大师“非遗+”工作体验中心、文化“非遗+”消费体验中心四个板块。


一、落实西岸非遗文化+,打通文化最后一米

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深耕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在西岸品牌引领下,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选修课等形式,将非遗融入常态化教学。将永音法鼓、庆音法鼓、侯氏木工技艺、循古风汉服制造技艺、津派面塑、一丘阁戏剧(曲)脸谱等非遗项目引进多家中小学开展趣味课堂活动。开展“开学第一课——少年话非遗”系列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传日主题活动,与辖区内小学、幼儿园机构、开展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共建,有效促进了非遗活态传承。同时,在街域内中、小学中招募小小讲解员,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活泼生动的非遗故事通过小小讲解员生动的语言,让大家深入领略河西区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打造品牌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陈塘庄街道特级文化服务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文化团队,打造社区文化亮点,使文化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2024年上半年开展各类活动60余场,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000余人次。如诗词角色扮演,非遗传承体验,数字电影进社区,消夏晚会,亲子互动,健康义诊,全民健身等活动。牧歌艺术团歌舞团队,京剧团队,模特团队,太极团队,乒乓球队等多支文化团队,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


三、特级文化站换新颜,匠心打造文化新空间

陈塘庄街道特级文化服务中心秉承津牌特色,建设河西图书馆创意阅读空间,藏书近5000册,可与全市图书馆、西岸书斋通借通还,世界阅读日期间开展非遗+阅读“不负春光 阅享陈塘”2024年陈塘庄街道读书节系列活动。多功能活动室用于各文化团队日常排练活动使用,可容纳近百人,无论是戏剧表演还是模特走秀,都能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同时还打造法律咨询室,矛盾调解室,美术展览室,青少年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理论宣讲室、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等,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陈塘庄街道特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高规格配置、积极发挥群众力量、整合辖区社会资源和联动辖区共建单位等措施,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断推动我辖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陈塘庄街道特级文化服务中心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热爱文化,追求美好的您。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座美丽的文化殿堂里,共同书写我们精彩的篇章,让文化的广袤照亮每一个心灵,温暖每一位文化爱好者。


汇源助文化 聚民荣商旅

——河西区越秀路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越秀路街道地处天津市河西区中部,紧邻天津市委、市政府,天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大剧院等众多活动场馆座落于此,是天津市的文化中心,街道围绕河西区文化旅游新高地、都市文旅核心区的发展目标,以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为抓手,以引导文旅消费行为、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打通文旅消费渠道、丰富文旅消费供给为主要做法,筑牢文化阵地。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地区文旅发展提供保障,并充分融合各方资源实现更好的文化惠民服务。

一、基本概况

越秀路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于2014年,设置城市书吧、教育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未成年人快乐营地、电子阅览室、书画室、亲子早教服务站、舞蹈排练室、党员活动室、综合活动室、文化活动室11个功能室,中心藏书5000册,订阅报刊杂志16种,拥有电子阅览电脑20台,阅读一体机3台。中心每周对公众开放时长75.5小时设有延时、错时开放制度,每周延时、错时总时长达35小时。中心常年设置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展览展示、文化技能培训、书画创作、刻瓷剪纸手工艺品创作、舞蹈排练、文体团队排练等活动项目。中心区域内公示免费开放时间、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中心开放制度、功能室管理制度、咨询监督电话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

二、发展方向

结合越秀地区地域优势,在街域范围内拥有天津市最优文化资源,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与发展以文化活动联动为主,与各市级场馆、剧院、文化院团联动,请资源走进社区,请居民走进场馆,结合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工作要求,丰富文化供给,带动文化消费。


三、特色品牌

(一)“红色氧吧”广场文化活动

天津文化中心是本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投入最多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被誉为天津“城市会客厅”,既是接纳四方宾客前来参观旅游的场所,又为天津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广阔空间,但也形成了文化中心广场“三多三难”问题。为营造文化中心和谐环境,按照“组织覆盖,网格管理,激发活力,促进和谐”的思路,越秀路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和党总支,把党的政治要求与社团发展需求相结合,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通过推行凝聚党心,促党员作用发挥、集聚资源,促文化发展繁荣、汇聚人气,促地区和谐稳定的“三聚三促”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开放式广场治理难题,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公共文化治理与促进文旅消费的多目标共赢,这对天津市乃至全国城市文化中心型旅游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秉持“党建引领促发展,文旅融合惠民生”的发展思路,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以基层党建引领群众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创新;二是以“红色氧吧”促进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创新;三是以“消费聚力,润心服务”的文化富民创新。街道自2013年成立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发展至今拥有36支文化团队共计2000余人,均作为文化志愿者长期在越秀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繁荣地区文化发展。

(二)“乐活联盟”

为更好服务文旅发展,成立“乐活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北方演艺集团·天津演艺网、天津市益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津市动画学会。联盟围绕街道重点任务,以民生福祉及品质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活力、强化动力、挖掘潜力,融合各方资源,建立“乐活”文化品牌,与北方演艺集团打造专属越秀地区的文惠卡——“乐活”卡,更好的打造越秀地区商旅文治商圈,为街域百姓奉献更多更有品质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提升文化服务品质,为街域百姓奉献更多更有品质的文化活动,让街域百姓共享文化共建成果。引入天津市益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动画学会,将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助力社区文化活动开展。


(三)“悦美年景”民俗文化超市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将民俗文化与草根文化相结合,展示各类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居民了解作品的创意与制作过程,并祝福社区居民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越秀路街打造迎新春年俗文化超市特色品牌,每年结合时下主题在春节前开市。随着时间的发展,超市涵盖内容逐渐增多,现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展示、书画作品创作展示、老照片展、传统小吃制作、传统面食展、年俗文化用品展以及传统健身项目、趣味游戏展示等。

剪纸是年俗文化超市亮点之一,街道剪纸花雨社的成员们结合时下主题创作剪纸新作品,“骏马迎新”“羊年迎春”“百猴闹春”“百鸡迎春”等剪纸栩栩如生,“鸡鸣清廉”等反映时代主题的剪纸为年俗文化超市带来一阵文明清风,现场制作的吊钱儿、窗花以及生肖剪纸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年俗文化超市大力推广各类低碳环保的文化作品,展出编织、串珠、中国结、布艺、生活小制作、书画、十字绣、蛋壳画等居民自制手工艺品,充分展示居民多才多艺、心灵手巧,在将家居装点得春意盎然的同时,彰显绿色生活的文化魅力。

同时,各类传统小吃香气四溢,传统技艺引人入胜,糖人、糖堆儿、棉花糖、熟梨糕、大茶壶等小吃,京剧脸谱画、人像画、面人等作品现场制作给居民带来年味儿生活;空竹、腰鼓、秧歌、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等传统健身项目和游戏活力展开,倡导健康过新春。2018年的年俗文化超市还新增老照片展,征集居民历年来在春节时期拍摄的照片进行展出,回顾记忆中的春节。

(四)“奥秘秀场”科普秀

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点燃全民科普热情。越秀路街道多年来坚持开展科普实验、科普讲座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炼总结,形成“奥秘秀场”科普实验秀活动品牌,2023年,品牌活动由原来的机械小制作升级成为每年分别在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开展的主题科普实验秀,并在每阶段活动后举办一场总结秀,为青少年搭建平台,展示学习成果,活动获得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2024年,继续举办“奥秘秀场·天文星象秀”科技周活动,“奥秘秀场·航天秀”科普日活动。

(五)“悦朝阳·童乐夏”暑期青少年活动

2023年,推出“悦朝阳·童乐夏”暑期青少年系列活动,联动街域内各方资源,邀请专业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足球、篮球、书法、绘画、主持、街舞、轮滑、器乐等各类兴趣活动,让街域未成年人及街域职工子女度过一个快乐、充实、博学的夏天。2024年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推出“快乐地图”集章活动在丰富社区活动的同时让青少年走出家门走进场馆,实现文化引流。


打好“动作”组合拳  提升文化服务软实力

——南开区万兴街综合文化站

近年来,万兴街综合文化站秉承“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宗旨,致力于打造贴近民心、深入生活的文化盛宴,厚植文化土壤,创建文化阵地,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尽享温情与文化底蕴,共同编织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美好生活画卷。


一、“规定动作”有质量,夯实文化服务根基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万兴街综合文化站坐落于南开区长江道融汇南苑配建楼内,内设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室等多个功能室。每天保证不少于8个小时的免费开放。配备电脑9台,电脑桌椅9套,书柜1个,图书3000余册,通过持续链接多方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多元化文体活动,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文体服务。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万兴街综合文化站高度重视提升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与南开区文化馆、南开区文联等专业老师学习交流,邀请专业老师对文化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队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动文化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居民自发成立文化兴趣小组,邀请退休文艺骨干加入文化队伍,不断壮大队伍建设。三是广泛开展活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与各社区文化站、共建单位形成有效联动,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打造“叫得响”品牌活动。积极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飞雪迎春”等主题文化活动70余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振兴发展,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自选动作”有特色,绽放文化活动光彩

一方面,围绕“书香南开”主题重点策划全民阅读活动,充分整合文化站内图书资源,举办“悦读沙龙”“书香推荐会”、亲子共读时光以及红色文化进社区等多元化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累计30余场,在全街范围内营造出人人爱读书、争相读好书、善于品书香的浓郁社会风尚。另一方面,重点策划“全民健身”这一惠及全民的福祉工程,聚焦社区内的“一老一小”群体,提供菜单式、精准化服务。组织开展特色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共计30余场。实现每月举办一次单项活动,每季度一次特色活动,持续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仅2023年,参加阵地活动的未成年人达1550人次,参加人数超过社区未成年人人数60%。


三、“创新动作”有亮点,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行走的课堂”系列项目作为万兴街综合文化站的一个创新活动方式,将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一方面,倡导“走出去”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实地考察与参观学习环节,跨越传统的教室界限,鼓励每一位参与者亲身感受、亲手实践,让知识在行走中生动起来,让体验成为最深刻的教材。如参观海河乳业智慧工厂的科技之旅,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红色之旅等主题活动。另一方面,优化“引进来”的模式,积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资深课堂的主讲人等社会各界精英来到文化站授课,如近距离欣赏川剧变脸、体验小小中医等文化活动,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行走的课堂”系列活动以其独特的双向互动模式,不仅拓宽了教育的边界,更促进了代际间的交流与理解,让文化活动成为一场跨越年龄、跨越空间的奇妙旅程。

此次荣获天津市“特级文化站”的殊荣,不仅是对我街综合文化站既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我街将以此为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水平,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宗旨落到实处,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矢志不渝地推进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