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非遗主场活动开幕
五大类别七大板块展示 以非遗串联大运河文脉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指导,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西青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千年运河映芳华 璀璨非遗焕新生”——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非遗主场活动暨第六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昨日在杨柳青古镇开幕。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有五大类别七大板块与非遗相关的内容陆续推出,以非遗串联大运河文脉,挖掘展示运河沿线各省市非遗魅力。

在主展厅举办的年画新“运”——大运河年画艺术精品展,以“运河年画”为主线,通过“年画始源”“运河芳华”“非遗新‘声’”三大板块,全面展现运河沿岸各省市年画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现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各具特色的年画精品,让观众仿佛走进了年画的世界。

在年画体验区,来自河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韩建峰,向大家介绍:“滑县木版年画有近600年的传承史,传承过程中极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保留了其最初的样子,也因此被著名学者冯骥才称为‘原生态,活化石’。”韩建峰对记者说:“天津与滑县虽相隔千里,但因大运河相连,滑县的道口镇有‘小天津’之称,当地人提到天津,都会感觉很亲切。滑县木版年画是半印半绘的年画,在工艺流程上和杨柳青木版年画相似。而且,在滑县木版年画申请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冯骥才先生的很大帮助,我特别感激。”

在主展厅外的“水驿运河坊”展卖活动现场,按大运河流域古驿站的顺序分别设立“京津冀·运河坊”“鲁豫·运河坊”“苏浙皖·运河坊”。天津面塑、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观照轩、天津泥人张、天津葫芦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与来自北京市的景泰蓝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京绣、北京扎燕风筝,河北省的磁州窑烧制技艺、定州缂丝制造工艺、玉田泥塑、衡水内画,以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非遗技艺同台展示,呈现了运河沿线省市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康英勤告诉记者,这次不仅带来了年画作品,还特意带了一些文创产品,“非遗文创现在很受欢迎,冰箱贴、钥匙扣、小摆件这些东西都体现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

此外,在活动中的非遗出海签约仪式上,我市多家公司与新华集团签约。新华集团将助力天津非遗项目的对外交流推广,并探索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发展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