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河海津韵”城市名片
——天图推出“走进非遗 阅读天津”主题活动

近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刷爆网络,近40项天津非遗项目惊艳亮相,尽显津沽风情。作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天津图书馆深入探寻非遗里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技艺精髓,整合馆藏文献资源,设计非遗打卡地图,推出“走进非遗 阅读天津”主题活动。从巧夺天工的故宫同款钟表观摩到可读、可学、可玩的深度体验,从十八街麻花的源流追溯到摩拳擦掌上手搓制,“非遗游览+阅读+手作”的沉浸式打卡模式,融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吸引了一众小读者报名参与。

为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首期活动以“最是‘钟’情天津‘味’儿”为主题,聚焦视觉和味蕾体验,走进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和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带领小读者开启了一段特色非遗之旅。


作为传统技艺类市级非遗,“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至今已延续三百余年。小读者们驻足观看造型各异的精美钟表,聆听基地老师阐述钟表的发展史和宫廷钟表的机械原理,纷纷赞叹其技艺高超,并饶有兴味地手绘了自己的专属表盘。天津图书馆馆员结合报纸资料讲解天津国家级及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和分类知识,指导小读者诵读了期刊里的诗歌《在钟表博物馆》。童声琅琅,致敬传承人在文物修复路上的工匠精神。


在全国首座以麻花为主题的文化馆里,同学们参观了十八街麻花“源起、传承、跨越、印象、辉煌”五个展示区域。古色古香的展陈空间、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麻花、直观形象的沙画宣传片、示范生产线,完整叙述了十八街麻花从初创时的街头作坊,到如今誉满华夏美食名片的百年传奇故事。同学们近距离了解了天津独特的中华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十八街麻花何以称为“三绝”之首有了切身感受。在手作与试吃环节,品尝着美味麻花,唇齿留香,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效仿面点师傅的动作,搓一搓,拧一拧,由生疏到逐渐找到门道,制作的麻花坯子也从松散变得规整,成就感满满。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蕴含着匠人们无数次实践得来的技巧与智慧,这份源自民间的美味也将在指尖的温度中亘古传承下去。


天津非遗生于海陆交汇与市井烟火中,在一代代的接续传承中书写着新的时代篇章。接下来,天津图书馆将走进古文化街等地,解锁泥人张、杨柳青木版年画等非遗体验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了解非遗、喜爱非遗,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推动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