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天津主会场活动举行
聚焦教育研究 共享文博成果

优秀宣讲员进行“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汇报展示。 本报记者 姚文生 摄

    昨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市文博学会、平津战役纪念馆、市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天津主会场活动,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

  推出140余项展览和活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全市各博物馆围绕展览、社教和服务3大主题,策划推出140余项专题展览和主题活动,通过展览、社教、研学、演艺、灯光秀等多种形式,搭建新的文旅商融合业态和场景,与公众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

  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各博物馆将举办50余项展览。平津战役纪念馆昨日举办“浴血沽口”——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通过“京畿门户 兵家必争”“战略部署 抓傅拖蒋”“隔而不围 孤立塘沽”“灵活转变 解放塘沽”4部分,50余件文物、200余张图片,以“红色记忆+红色教育”为主基调,全面介绍了塘沽解放的全过程。天津博物馆将推出“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展、“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天津自然博物馆将推出“翰墨诗书 鳞豸毛羽”——古诗词中的动物百态展览。同时,各博物馆还将聚焦“城市记忆”“文物进校园”“沉浸式体验”3大板块,推出90余项主题活动,掀起庆祝博物馆日的热潮。

  社教活动研究成果各具特色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对博物馆概况、公共服务、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阐述。去年,全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总数521项,临时展览304项,共接待观众1507万人次,是2022年参观人数的4.3倍。截至2023年底,正式在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80家,新增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天津芦台春地方文化博物馆、天津炉天下宣德炉艺术博物馆、天津标准眼镜博物馆。

  过去一年,我市各博物馆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持续开展具有资源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动,涉及历史、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采用包括实景话剧、现场演奏、体验创作等创意形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和学校对于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兴趣,提升了关注度与参与度。活动现场对“天津市2024年度十佳博物馆优秀社教案例”进行了推介表彰,其中,天津博物馆“板凳上的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平小津研学课堂”、天津自然博物馆“自然就懂了系列科普活动”等获此殊荣。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项目,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大师之路——特邀撰稿人”研学、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发现敦煌”系列研学游等项目入围。

  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在现场进行了汇报展示。来自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和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优秀宣讲员分别宣讲了“一对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夫妻”和“三好锦旗美名扬”。

  文博研究成果推介也是现场亮点,我市各博物馆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等合作,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做好馆藏资源的本体研究和价值阐释,为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南开大学博物馆作为代表,现场展示了两馆在各自领域深耕数十年获得的研究硕果。

  文博创意产品巧思有内涵

  作为本次天津主会场活动的重要内容,历时8个月的2023年度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在现场发布了获奖结果并为获奖者颁奖,经专家评审,专业组、学生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10名。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张娟等人凭借作品《津娃》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王言等人创作的“基于天津博物馆藏品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与天津酒文化相结合的开瓶器”获得学生组冠军。2024年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将于近期启动。

  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文博单位将积极开展系统研究,策划精品展陈,提升教育水平,打造文博品牌,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取得更大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