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闹元宵 气氛拉满

农历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天津美术馆里热闹非凡,“美术馆里闹元宵”系列活动将节日气氛拉满。

2月4日,天津美术馆联合天津交通广播举办“在美术馆探寻花灯之美——元宵灯笼会”特别活动。“元宵节被中国古人视为什么节”、“灯笼外罩是什么材质的”,活动现场,天津交通广播“动听天下”节目主持人孟萱与我馆社教工作人员一起与观众开展互动问答并赠送灯笼。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节。古人庆祝元宵的活动花样多多,在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赏月、观灯、闹元宵,上至达官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广泛参与,乐在其中。”我馆社教老师为大家讲解元宵民俗以及中国传统灯笼文化。

之后,每个家庭自制一盏宣纸花草灯笼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喜庆祥和的年节氛围还在继续。2月5日,天津美术馆举办“字中诗意——元宵节书法特别活动”,现场观众不仅体验到传统书法的魅力,还将书法与灯笼相结合,亲手书写一幅灯笼挂饰,写出对平安喜乐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期望、对国富民安的祝福。

与此同时,两场“非遗大师体验课”在天津美术馆二层公共空间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面塑传承人郝玉珩老师为观众讲解天津面塑的历史渊源、衍变历程、作品赏析及简单的制作技艺,带大家体验“津派面塑”非凡的艺术魅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洧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葫芦种植与加工技艺的百年历史以及“葫芦庐”的制作工艺。

观众们现场参与互动,感受中华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及中华民族的智慧。

文化最好的传承是使用。我国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挂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一样样民俗活动不仅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阖家安康等美好感情的浓缩与寄托,更是凝聚国人情感的重要纽带。通过美术馆的公益文化普及活动,向公众展现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在构建多元的文化艺术样态的同时,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