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赢了!姑娘们真棒!”这两天的社交网络上,很多人在刷这样一条新闻。这些姑娘们,正是在赛场上演大逆转,最终以4:3淘汰韩国队,晋级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女足。不少网友感慨“巾帼不让须眉,关键时刻还得靠女足啊”。且慢,这一幕怎么似曾相识?
话说,唐太宗贞观三年,东方某个小国的使团到访,非要跟大唐球队来场蹴鞠友谊赛(蹴鞠也就是当时的足球)。结果连比两场,大唐这边都失利了,唐太宗急得搓手,直想亲自上场。这时,一个叫李浣嗣的女官带着一队宫女下了场,居然用高超的骑术和球技扳回一局,为大唐王朝保住了声誉。这画面,想想都很燃啊!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歌行》中,也有来自大唐的女主上场蹴鞠,一脚定江山的情节。嗯,女子上场踢球,果然不会让人失望。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女孩们和足球结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要从足球的历史谈起。上文也提到,中国古代类似足球运动的游戏,叫“蹴鞠”,也有写作“蹴毱”“蹴踘”“蹵踘”“蹵鞠”等。至迟在战国时期,我们聪明又爱玩的老祖先就已经发明了这一游戏。《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时说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群众基础相当广泛,自然也拥有了不少为之疯狂的“球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在此背景下,女孩们踢足球也就不足为奇了。河南南阳就曾出土多块“女子蹴鞠”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其上女子高髻云鬓,长袖舞动姿态潇洒,旁边鼓乐伴奏。当时女孩子踢球可能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有学者猜测这更像是一种“蹴鞠舞”,有观赏或礼仪色彩。(联想到当时球是实心的这一知识背景,不禁有点心疼,姐姐们jiojio不会痛吗?)
南阳画像砖
女子蹴鞠画像砖登上《中国古代体育》邮票
到唐朝时,灌气的空心球被发明出来,蹴鞠也越来越好踢了。从宫廷到民间,大家有事儿没事儿都爱踢两脚。此时,一位传奇的小女孩出现了——唐人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记载,某天军队中的少年们玩蹴鞠,一名十六七岁的女童,穿着破烂衣衫和木头拖鞋,站在街道旁边的槐树下观战。当皮球飞奔她而来,穿着木屐的她一脚接住,并踢回跃起达数丈之高,看到这一幕时,周围所有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唐代的拖鞋质量真好啊(不是),唐代女子脚上功夫已至少不在男足之下。
宋代可谓蹴鞠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宋太祖到宋太宗,都是铁杆球迷。这可不是信口开河,有图有真相,请看:
清 黄慎 《蹴鞠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
画里那个身着龙袍,球权在握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旁边分别是宋太宗、宰相赵普以及大臣内侍等(这咋还勾肩搭背的呢?)。画面右上方自题介绍“此图乃太祖即位之时,海晏河清之际,道同志合,君明臣良,故太祖命丹青所作,是为君臣一气之图也。”说句大宋天团球之队不过分吧?
宋朝还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女子足球队出现了(所以,古代也有中国“女足”)。《文献通考》中有记载,“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宋元民间的蹴鞠社团组织“齐云社”“圆社”等,也有女子参与,还出现了男女对踢的蹴鞠方式。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蹴鞠纹铜镜上。
宋 足球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铜镜背面浮雕的图像是一对男女相对踢球。女子发髻高挽,窄袖长衣,下着长裤,抬脚将球踢出;男子戴幞头,穿长服,微躬身屈膝,准备接球;小球介于起落之间,画面形象生动。
可惜的是,元朝及之后,女足逐渐走向了奇怪的方向。萨都刺《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女子蹴鞠渐渐沦为宴会上的伎艺,一种取悦表演。到了清代,女子蹴鞠无人无津,历经两千余年的运动就这样悄然落下帷幕。直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出现了第一支女子足球队。1978年,女足的“星星之火”又重新燃起,随后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
2021年4月13日这场东京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女足又一次捍卫了铿锵玫瑰的荣耀,也让大众看到女孩们踢足球爆发的强大能量。谁说女孩踢足球不够美不够酷?勇敢上场吧,踢足球的女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