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花为媒”带火春日经济

3月30日,天津天气回暖,人们来到海河岸边休闲游玩,亲近自然。

春暖花开之际,花木成景,赏花成风,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天津不断探索“花卉+旅游”“花卉+文化”“花卉+科技”等模式,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本地花卉品牌,为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注入新动能。近日在蓟州、和平、红桥等区采访时,真切感受到“花开处,处处是经济”的春日热潮。

蓟州区 花开成海 农旅融合致富路

“当前,蓟州山区的桃花、梨花、杏花、连翘花等花卉已盛开,盘山风景区的桃花、黄崖关长城脚下的桃花、许家台镇芦家峪村附近五盆沟的野山桃花、穿芳峪英歌寨连翘花竞相绽放。山花谢落后,人们可到杨津庄镇大堼上村南京津国色天香牡丹园,欣赏美丽的牡丹花,也可到蓟州区中昌北路、渔阳南路看美丽的海棠花。”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人士介绍,近日蓟州北部山区的梨花陆续进入盛花期,吸引大批游客拍照、品农家菜、住民宿。蓟州区借“赏花”搭台,唱“旅游”大戏,持续举办梨园文化节,引入亲子乐园,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延伸梨树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据统计,每逢周六日,近10万人次到蓟州区渔阳镇、官庄镇、下营镇、穿芳峪镇、罗庄子镇等地观赏山花,蓟州区各赏花点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5%,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链集体“开花”。通过“山花+旅游”模式,蓟州区成功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红桥区 “桃花节”引客来 商圈跟着火

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开幕以来,漫天的桃花绽放间,文艺展演、特色市集、互动体验等多项活动同步开展,打造沉浸式花节氛围。游客纷纷到此拍照、逛市集、吃美食、赏河景,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行业的收入显著提升。

“这里的桃花不只是花,更是产业、是商机。”红桥区商务局局长尹守瑞介绍,近年来,“桃花节”期间,到桃花堤游园观光的游客年均超过30万人次。今年“桃花节”开幕后两天内,红桥区各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25%,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超过六成。本届“桃花节”还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延伸至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和西北角商圈,串联起了“天津之眼”摩天轮、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区以及天津陆家嘴中心、鹏欣·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形成了“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布局,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带动消费提质增效。

和平区五大道 海棠+咖啡 打造春季文旅新品牌

“今年,和平区以海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包括海棠花展、摄影大赛、文创产品设计等,提升花卉经济附加值。同时,从我市郊区大量购进海棠树苗,也为当地花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如今海棠不只是美景,也是流量。”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赏花季的到来,工作日到五大道观光的客流量比平日增加了5倍,周六日则增加10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区现有346家咖啡馆,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是天津咖啡店最集中的区域。近期,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赏花、喝咖啡、品美食、购物,游客数量同比显著增长。

多点开花 “花卉+”产业成绿色引擎

静海区、武清区、宁河区等也在积极探索“花卉+农业”“花卉+节会”“花卉+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多头开花的经济格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天津持续加强财政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推广,为花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春日经济,以花为媒,正持续释放巨大潜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