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的大集也被称为年集,逛一圈,年货基本就备齐了。
喜庆的头花、美味的卤煮、地道的山货……春节前的大集年味浓,热闹非凡。眼下,大集成了年轻人旅游攻略上的时髦选项。社交平台上,新鲜出炉的赶集视频“热气腾腾”,年轻人慕名而来,“打卡”各色乡镇集市,在Country Walk(乡村漫步)中感受烟火气。
近日,记者从天津出发,乘着高铁前往北京和石家庄,看看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三地年集,有着怎样的风情?
津
牛坨子大集
身披“红装” 年货“上桌”
农历每月逢三、逢八,距离天津南站10多分钟车程的牛坨子大集都会迎来大批顾客。牛坨子大集位于西青区精武镇,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设置了400多个摊位,日客流量达上万人次,被牛坨子大集管理员牛承岭称为“万人大集”。
晨光熹微,记者走进牛坨子大集,人多,且满眼的红。头顶上的大灯笼和中国结、摊位上的吊钱儿和头花……浓浓的年味,拿着相机随手一拍就很“出片”。
早晨6时刚过,牛承岭就来到集上巡视。“进入腊月以来,大集客流量比平时多了三成。最近,我一天得接五六十个电话,都是来打听有没有摊位的。咱这大集‘下货’,不光本地商户中意,也有不少河北、河南、广东的商户过来摆摊。”他说。
“快过年了,买棵发财树搬回家。”记者来到卖年宵花的摊位前,摊主王学栋正忙着招呼顾客。据他介绍,平时摊位上会摆出五六十个品种,眼下快过年了,摆出的品种有近百个。几十块钱一盆的仙客来、杜鹃花都是热销花。他笑着说:“这两年,牛坨子大集变化挺大,环境更好了,客流量更大了。春节前,集上特别热闹,好多人来办年货,咱这儿的日销量是平时的3倍。这不,刚9点多,我已经卖1000多元了。”
记者在大集上走走逛逛,看到各式年货都摆出来了。“这个‘聚宝盆’是天津老手艺人做的特色年货,一般是闺女买给老太太过年戴的,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卖头花的魏姐给从市区赶来的一行年轻人讲起了头花的故事。
魏姐说,现在,牛坨子大集附近开通了5条公交线路,后面还新修了一大片停车场,能停200多辆车。自从公交开通后,客流量明显更大了。一些市区和外地的年轻人看着网上的“攻略”过来赶集。
“我们农历十一月开始备货,进入腊月之后,生意就忙了。”她表示,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赶大集,一些时尚、新颖的头花更畅销,“不少女孩儿喜欢戴这种‘发财花’。目前来看,今年比去年的销量要高一些。”
最近几年,不少年轻人将赶大集的视频发到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牛坨子大集也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咱这儿都成旅游景点了,之前还有坐着大巴车来的外地旅游团。集上的东西便宜,人们几乎没有空手走的。”牛承岭说。
“要5张福字、2副春联、10张吊钱儿。”来自北京的小萌站在王浩的摊位前挑选采购。她告诉记者,她和朋友们来天津旅游,在小红书上看到牛坨子大集的视频,临时起意,过来赶个大集。
王浩是从滨海新区赶来的商户,在牛坨子大集卖福字、吊钱儿有六七年了。临近春节,大集上人流如织,他忙得脚不沾地。“咱这卖的品种数不过来,光大门上贴的立体福字就有80多种。我早晨6点多到这儿,8点多陆续上人,现在刚10点半,就卖2000多元了。这个大集‘下货’,牛坨子大集真牛!”他说。
据牛承岭介绍,近年来,精武镇加大力度宣传牛坨子大集,一些博主也自发在社交媒体上为大集“引流”。“不仅一些外地游客特意来赶集,还有好多外地商户听说咱这个大集特别火,也带着他们的商品来卖。快过年了,咱这大集年味正浓。”他说。
京
沙河大集
南北风味 烟火升腾
从天津南站出发,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北京南站。驱车驶入昌平区,距离北京最大的集市——沙河大集就不远了。
说起沙河大集,住在附近的孙大爷聊起来头头是道。孙大爷18年前刚来北京时就住在这儿附近。“以前,每到开集的日子,这个地方人就特别多。那时,旁边这些村还都没拆,摊位比较分散。这几年,沙河大集集中规划了,更整洁了。”他说。
25元一碗的卤煮、13元一碗的羊汤、5元一份的肉蛋堡……记者到达时已是中午,大集上人头攒动、烟火升腾,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沙河大集是2004年建成的,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位于南一村的集体土地上,每周三、周五、周日开集,周三、周五的日客流量1万多人次,周日能达到3万多人次。”据沙河大集市场管理人员张辉介绍,该集市有1300多个商户,最有特色的就是小吃街。小吃街有50多个摊位,囊括了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北京的卤煮、天津的麻花、长沙的臭豆腐、重庆的串串香、沈阳的鸡架……一到中午,各个摊位座无虚席。
“卤煮小碗25元、大碗30元,您要哪种?”中午12时,王师傅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我早晨4点多就过来架锅起火,咱这北京小吃,不光当地人喜欢,外地人也愿意尝鲜。”王师傅是河北省人,在沙河大集卖了近20年的卤煮。他一边给顾客点单,一边告诉记者:“我平日一天卖200多碗,周日能卖500多碗。摊位上有16张桌子,忙的时候,都不够坐。”
在距离王师傅卤煮摊位不远处,一位年轻人正拿手机对着旁边的单县羊汤摊位直播:“这是山东的特色小吃,13元一碗的羊汤里有羊肚、羊肝、羊肺等,配着烧饼一起吃才对味儿。”摊主在沙河大集卖了12年的羊汤。他对着年轻主播的镜头说:“才12点,我都卖200多碗了。”
据张辉介绍,大集上品类丰富,蔬菜、水果、肉类、服装鞋帽、文玩、花鸟鱼虫应有尽有。不少当地人将自己种的绿色蔬果拿来售卖。
“小汤山草莓,10元一斤。” 宋大哥的草莓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小汤山距离沙河大集约20公里,宋大哥在小汤山有20多个大棚种草莓,年产量达数千斤,其中,一多半被拉到大集售卖。据他介绍,春节前是草莓销售旺季,在大集上,一天能卖1000多斤。
据了解,沙河大集有不少“走集”的商户,每天穿梭于京城的各个大集。非凡肉蛋堡的摊主就是其中之一。
肉蛋堡有猪肉、牛肉、鸡肉等不同馅料,价格在5元至10元之间。由于价格不贵,深受顾客的喜爱。
“每20分钟出一锅,一锅能出30多个,周日还得加一口锅,俩锅一起烙都赶不上卖。”摊主指着冒着热气的大锅说,他们下午2时左右就收摊回家,转天还要去别的大集摆摊。
冀
南佐大集
百年大集 靠山吃山
记者从北京西站出发,1个小时后,到达石家庄火车站,驱车半小时前往“太行第一集”——南佐大集,快到目的地就能看到大集上装饰的彩旗。虽然已经临近傍晚,但赶集的人还是很多。
这个大集四面环山,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从小在镇上长大,老一辈人说,集上有从十里八村赶来卖货的摊主,赶一次集能见识不少新鲜东西,所以他们认为,赶过南佐大集的人是见过世面的人。从小,我们就对家门口这个大集有着别样的感情。”元氏县南佐镇东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豪说,南佐大集原本农历每月逢一、逢六开集,一进入腊月,大集的客流量越来越大,于是每周六又多开一天。
“走!我带你们赶一赶咱们‘野生’大集。” 李豪一边带着记者逛集市,一边讲解道,“南佐大集经过几轮扩张,如今占地50多亩,登记在册的摊位近400个,临时摊位有上千个,其中80%的商品都是周边老百姓自家做的或从太行山上挖来的。”
“这个树根是做什么用的?”见到记者一脸不解,68岁的摊主李大爷操着浓浓的口音对记者说:“这不是树根,是葛根,入药的。”
除了葛根,还有烤红枣、黄精……李大爷的摊位上,摆的净是稀奇好货。李大爷住在距离南佐大集约5公里的南龙池村,年轻时卖药材,所以对山货如数家珍。他指着摊位上摆着的六七种山货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前两天从太行山上挖来的。“我早晨8点多去,下午4点多回,挖两天的量就够赶一次集卖的。”据他介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他赶集卖山货,一天能卖几十斤,赚300多元;等天气暖和了,就卖自家种的瓜果梨桃。
既然是百年大集,自然不乏“传辈儿”的买卖。张海强祖祖辈辈都在南佐大集卖香油,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三代了。“我这是祖传的手艺,从我爷爷开始就在这里卖香油,闺女放假了也过来帮忙。”张海强的摊位上除了香油,还有麻酱和辣椒酱。据他介绍,他在平日里的大集一天卖50多斤香油,年前的集,一天能卖100多斤。
“来来,尝尝咱自家晒的柿饼。” 62岁的徐奶奶从麻袋里拿出两个带霜的柿饼递给记者说,这晾晒柿饼可有讲究,经过四五轮的闷、晾、晒才能析出这天然的柿霜。“这柿子是从山上摘的,晾晒的手艺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她说。
徐奶奶的摊儿在这大集上稍显简单——只有两个麻袋,一袋装柿饼、一袋装核桃。记者采访她的时候,麻袋里原本100多斤的柿饼已经见底。“我每年从10月开始晾晒柿饼,大概晾晒800多斤,往年都能卖到腊月二十六,也就是年前最后一个集,越到后面越好卖。”她说。
据李豪介绍,南佐大集2022年开始升级改造。以前大集没有市区直达的公交车,从市里来赶集的人只能坐公交车先去县城、再倒车。如今,市里开通了3条从石家庄市区到南佐大集的公交线路,并新建了4个免费停车场。此外,村里还设置了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的南佐大集摆渡车,方便更多的人来赶集。“现在交通很方便,从周边城市坐高铁过来也就一个多小时,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游客都来赶咱的大集。”他说。
巨大的客流量为南佐大集带来了可观的“流量红利”。据介绍,进入腊月之后,南佐大集日均销售额超100万元,客流量达4万多人次,4个停车场都停得满满的。“腊月二十六是春节前最后一次开集,也是全年最热闹的一个集。届时,大集将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更加热闹。”李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