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雕版留香 文脉悠长
——探寻杨柳青年画最初的样子

版库中雕版堆积,仿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串联古今。    

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技艺,凝聚成一幅幅精美画作。    

“莲年有余”这幅经典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作品,已经多次更换雕版。    

各种不同内容的雕版本身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一块朴实的木板,在非遗传承人的雕刻下华丽变身。    

早年在民间征集而来的古老雕版,见证着杨柳青年画的兴衰。    

    在河西区佟楼附近一座现代仿古小楼里,6000多块雕花木版静静地躺在架子上,木版上每一道刻痕都似乎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图案都在传递岁月的声音。我们熟知的杨柳青年画就是用这些雕版印制后彩绘而成,这些并不起眼的雕版是天津传统文化的留存,是记录津派文化初稿的一部分。

  明天是第47个世界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我们走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看看那些斑斓色彩最初的样子。

  杨柳青年画作为天津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极具天津特色。在这个不大的博物馆里,这些明清时期直至今日的木刻雕版,承载着杨柳青年画的传承脉络,刻录着杨柳青年画从起源到兴盛,从濒危到保护,再到传承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光影婆娑、木香暗涌,时间的沉积已经使得木版生裂、墨色沁染,但每到年前,由此印制描绘出的年画就会带来记忆中的年味儿,带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向往和期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