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天津市2021年度博物馆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平均每18.7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年观众量排名前五的博物馆分别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美术馆,“到博物馆看展览”逐步成为市民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风尚。
博物馆数量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3家,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26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21家,非国有博物馆26家。截至本月,全市已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达7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长至28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市级和重要区级博物馆为龙头、基层中小博物馆为主体,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布局已初步构建成,全市平均每18.7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博物馆主题类型方面,综合类3家,历史类10家,纪念馆17家,民俗类3家,艺术类7家,自然科技类6家,其他主题类型27家。在建筑类型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市73家博物馆中,利用当代建筑设立的博物馆44家,占全市博物馆总量的60.3%;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的博物馆14家,占全市博物馆总量的19.2%;依托其他古建筑或近现代建筑建立的博物馆15家,占全市博物馆总量的20.5%。
博物馆质量等级方面,本市有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分别是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二级博物馆4家,分别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其他等级的博物馆65家。
从区域分布看,市内六区共有博物馆43家,占全市博物馆总量的58.9%,密度最高;环城四区有博物馆10家,远郊地区博物馆数量为20家,分布较分散。场馆规模方面,全市博物馆设施规模总量为42.5万平方米,大型馆10家、中型馆9家、小型馆51家。藏品规模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77.3万件/套,比2020年新增0.9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馆藏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4.1万件/套,占藏品总量的18.3%。
展览展示方面,全年共举办展览378个,举办教育活动1972场次,接待观众总量922.8万人次。其中接待免费参观的观众770.6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83.5%。
社会教育方面,博物馆已成为公众文化休闲的重要空间,“到博物馆看展览”已逐步成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和新社会风尚。各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天津博物馆、周邓纪念馆、自然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推介中多次获奖。各馆常态化组织送展览、送讲座进学校、进社区及冬夏令营等活动,“天博讲堂”“美术讲堂”“科普讲堂”等系列公益讲座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品牌项目。
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精品,打造天津礼物。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纳入天津市文创试点单位。天津市有全国博物馆文创试点单位1家,市级文创试点单位4家。天津博物馆“玉壶春”系列、“桃源仙境”系列、“雪景寒林”系列文创产品,自然博物馆“蝶舞翩跹香氛走马灯”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