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踏浪越山海 筑梦藏东守一生
—— 记全国道德模范、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退休干部李纯民

发布时间:2025-05-29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在中国照片档案馆浩如烟海的馆藏当中,有一张拍摄于20多年前的汇款单——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收到的第一笔汇款,汇款人署名“七九年援藏干部”。

20多年过去,这张汇款单的主人才被找到,他,就是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退休干部李纯民。从第一张汇款单开始,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他每年都会向青藏铁路指挥部捐款,每次都有祝语,但每次都没留下真实姓名。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李纯民用46年如一日的坚持,生动诠释了何为“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日前,李纯民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探寻这场跨越3000公里爱心援助背后的动人故事。

1979年,他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离开刚满4个月的孩子,远赴西藏昌都类乌齐县工作。1983年底,因过度劳累,李纯民突发自发性气胸,生命垂危,县里紧急将他送回天津治疗,才得以转危为安。5年的时光,让他与类乌齐县结下了深厚情谊,那里,也成为他心心念念的“第二故乡”。

1993年,李纯民第一次重回类乌齐县。时隔32年,他依旧清晰记得经过一个教学点时的情景:“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蒙着,风呼呼灌进来,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看着真是太心疼了!”他便留下钱,嘱咐校方给教室装上玻璃,从那以后,类乌齐县的教学条件,便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牵挂。

2006年,当李纯民再次回到类乌齐县时,桑多镇恩达村教学点低矮的校舍和破旧的教具,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与友人一道,共同筹措35万元,启动了恩达村教学点扩建工程。

2007年,恩达村教学点新教室顺利落成,正式升格为恩达小学。同时,李纯民发起设立“齐兴”助学奖励基金,构建起涵盖师资奖励、学生资助、设施改善的三维援助体系。截至目前,该基金共募集各方捐款逾1300万元,其中,李纯民个人捐款逾130万元,获益师生超过5000人,遍及15所学校。

后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可牧区孩子依然少有机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带着孩子们开眼界、看世界,李纯民发起了一项新的活动——“天天向上”,让孩子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去天津看大海”……2014年9月,首期“天天向上”活动正式启动。

助人为乐,崇德向善,李纯民的善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6年,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接过接力棒,每年出资10万元,携手“齐兴基金”一起开展活动。如今,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0届,来自类乌齐县15所中小学的144名优秀学生和基层教师代表完成了京津之行。

十几年来,李纯民眼见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给当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兴基金”也开始想法满足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类乌齐县高海拔学校冬季供暖问题、早晚洗漱热水问题,推广教学一体机辅助教学,把旱厕改造为水冲厕……

李纯民总说:“我就是高原的一棵草。”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李爷爷”为他们打开了一片天,护住了无数格桑花的春天。

如今,年过七旬的李纯民还在为了孩子们不停奔忙。他期待,孩子们在离天空更近的地方,离梦想也能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