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民间艺术进校园
和平区民协帮扶廊坊特校

发布时间:2024-01-06     文章来源:今晚报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上图 在手语老师辅助下,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程津忠为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讲解葫芦烙画创作的工艺流程、创作技巧、审美构图等专业知识。今晚报记者 刘桂芳摄

“送民间艺术进校园”暨“传统工艺美术帮扶基地”挂牌活动,1月4日在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来自我市的民间艺术家,为残障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民间艺术课。此次活动由天津市和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天津第四届荣大葫芦艺术节组委会联合主办,天津弘仁文学艺术馆协办,由此开启和平区民协与廊坊市特校的合作之旅。

  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招收听障、视障、智障、自闭症等残疾少儿的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为了最大限度开发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掌握一技之长,该校设置书法、葫芦烙画、刺绣等特色课程。葫芦烙画课程的学生作品,连续三年在天津荣大葫芦艺术节上展出引发关注,并因此让这些残障孩子与天津的民间艺术家们结缘。

  和平区民协有会员300多人,汇聚天津乃至全国知名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为了给廊坊特校的孩子带来切实的帮助,该协会特别策划了此次“送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怎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创作的时候不要急于动手,要因材施慧,根据拿到的葫芦材料去设计作品。把平面的画稿进行二次创作,呈现在曲面的葫芦上,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变化。”讲课环节,中国民协会员、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程津忠为孩子们讲述葫芦烙画创作的工艺流程、创作技巧、审美构图等专业知识。针对孩子们在实际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程老师还给予一一指导。“这个凤凰的羽毛,画稿上是两片,到葫芦上就要变成一片。这幅杨柳青年画的‘富贵有余’,要解决在葫芦上‘怎么把鱼画的更清楚’的问题有一个小技巧——把彩色图片调成黑白,拉开黑与白之间的距离就能看得更清楚。”在手语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听”的非常认真。当看到孩子们有所收获,来自天津的民间艺术家们倍感欣慰。

  座谈环节,和平区民协主席、非遗传承人张宝义表示,接下来和平区民协还将有计划地向该校学生传授葫芦绘制、泥塑、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技艺,开设特色课程,做好帮扶工作,培养学生们的手工技能,将传统艺术深入到特殊孩子心中,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天津市民协副主席陈文君,荣大葫芦艺术节组委会主任史树海,和平区民协名誉主席扈其震,和平区民协常务副主席、非遗传承人张春林,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张福来,天津工艺美术大师张明辉、张嘉松,弘仁文学艺术馆馆长魏哲光,艺术家刘俊杰等人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项活动也是助力京津冀文化协调发展、深化两地民间艺术交流的一个有力举措。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