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天津市各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上图为武清“银杏王”,下图为蓟州蟠龙松)
昨日起,国务院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记者从天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本市共有古树名木4639株,其中一级古树170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537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3932株(树龄100~299年)。在这些古树的年轮里,都藏着光阴故事和美丽传说。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行动,让身边的古树名木“老有所依”“病有所治”,守护好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留住城市美好历史记忆。
天津古树名木分布包括:蓟州区3831株、西青区242株、北辰区235株、武清区110株、宝坻区81株、滨海新区46株、红桥区24株、静海区23株、宁河区21株、河北区8株、东丽区6株、津南区4株、南开区4株、河东区4株。
■ 蓟州神槐
树种:国槐
地点:蓟州区东水厂村
树龄:1630年
蓟州神槐,一级保护古树。树高近40米,最大树围7.9米,相传此槐植于北魏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修建青云寺庙时,发现此槐奇特,御赐为“唐槐”。千百年来,人们认为槐为树之王,有神之灵性。1941年5月,八路军包森、田野、李运昌等在此疗伤并指挥抗战时被日军围攻,曾借此槐腹洞巧妙逃离,侵华日军气急败坏,火烧此树,顿时神槐“显灵”,天降暴雨,把火浇灭,日军认为是天意,落荒而逃,被烧焦的树干至今仍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遇有大事小情,都到此槐下许愿,祈祷神槐保佑风调雨顺、喜乐安康。
■ 蓟州“二柏单八杈”
树种:侧柏
地点:蓟州区渔阳镇城区
树龄:1025年
两株千年古柏树被称为“二柏单八杈”,是一级保护古树。“二柏单八杈”生长在蓟州一中体育场北侧,两树东西并生。巧合的是每树都长有四个大杈,树干挺拔、笔直,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隆起的树皮上沟壑纵横,宛若一条条岁月的留痕,写满了沧桑。两树生长地附近原有玄帝庙,据清道光《蓟州志》记载:“玄帝庙,在北城下,俗称真武庙,东柏树二株,铁干虬枝,似数百年物。”相传,唐王东征,行至玄帝庙时,见树身高大粗壮,两株柏树比肩共生,计有8枝,便随口说出“好一个二柏单八杈!”自此,“二柏单八杈”的名字也流传至今。
因为这两树远近闻名,其所在的居委会便以“双柏里”命名。虽然两树的主干脱去外皮已经多年,但是仍然苍劲挺拔,顽强生存,犹如两大金刚护法,巍然挺立,八大主枝如巨手伸向天空,用威严和伟岸守护着这片桃李天下、人才辈出的学府。
■ 蓟州蟠龙松
树种:油松
地点:蓟州区盘山景区
树龄:655年
蓟州“蟠龙松”,一级保护古树。相传该树植于明朝洪武初年,清朝乾隆皇帝钦赐此松为“蟠龙松”。此松傍地腾起,四面盘旋,宛似游龙出海,又似神龙飞天。独木成林,蔚为壮观。树高5米,树围2.3米,东西冠幅20米,南北冠幅18米。
后人为保护此松,在蟠龙松主侧枝下顶上石柱和松木等支撑保护,使其展臂舒腰,抗击风霜雨雪。蟠龙松枝杈之间,一株324龄的古柏,从松荫中拔地而起,当地人形象比喻为“一柏加石柱,柱柱不离松”。
■ 武清“银杏王”
树种:银杏
地点:武清区大良镇后营村
树龄:817年
武清“银杏王”,一级保护古树。居武清古树之首,为津门银杏之王。此树位于村小学院内,相传原址为一古庙,内生两株银杏长势旺盛,因均为雄株故不结果。1999年6月,天津市评选首届“花魁”“树王”时,因其树形奇特,年代久远,枝繁叶茂,荣获“银杏王”称号。
■ 南开水杉
树种:水杉
地点:南开区南开大学
树龄:105年
南开水杉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四株水杉种植于建校初期,茁壮成长,伴百年学府春华秋实。树高20米以上,作为高校校园中的珍贵资源,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积淀。它们作为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历史厚重感,更是承载了无数师生的美好回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