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非遗 面人王工艺 传承中不断创新
非遗助残为他人带来温暖

发布时间:2023-12-28     文章来源:今晚报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从栩栩如生的面人,到形状各异的花馍,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总少不了面塑带来的快乐。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一类,面塑艺术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滨海新区的市级非遗项目面塑(面人王工艺),带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一路走来,历经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如今,第四代传承人王永艳在传承家族技艺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用非遗助残的形式,帮扶滨海新区的残障人士通过做面人自食其力。

  王永艳说:“最早是一位叫任世坡的老先生,带着这个手艺从河北省景县来到滨海新区的,他是我们这项非遗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也是我的姥爷。我的母亲是第三代传承人,我从小看妈妈做面人,耳濡目染。我毕业后开始也在外面上班,后来为了传承家族的手艺辞职回来,开始全职做这件事。”

  王永艳介绍,面人王工艺制作面人用到的材料,以人们常吃的糯米面为主料。上锅蒸熟后,调成不同颜色的面团,再用手和工具捏制作品。作品造型也多以花鸟鱼虫、动物、人物等为主,体现了民间智慧和技艺的完美结合。

  这些年来,王永艳不断摸索,不仅尝试在作品造型上创新,在制作材料上也进行大胆尝试,“传统的材料是纯面粉,不利于保存,还掉色。现在我们改用复合材料,不仅色彩艳丽,保存得当的话,至少几十年不发霉、不变质。”

  王永艳带领自己的团队传承、传播非遗技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非遗助残的形式,帮助他人。26日上午,他到滨海新区大港街开元里社区,辅导残障青年制作面人作品。王永艳对记者说,为了方便他们制作,他还专门设计了模具,辅助他们制作出符合标准的面人作品。

  此外,王永艳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面塑这门民间技艺,在滨海新区创办了第一家面塑学习班,招收学员百余人。“我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有几个走进校园当老师了!”王永艳自豪地说。与此同时,王永艳还积极参与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我是个手艺人,想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技艺传承,也希望能开展合作,共同把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03-01-wx.png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