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天津特色港口文化 发展港口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经会同滨海新区研究答复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战略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基于对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研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其中明确提出海陆并举文化旅游开发战略。高度重视海洋旅游在普及海洋知识和宣传海洋文化方面的教育功能。持续提升国家海洋博物馆品牌影响力。突出天津海洋人文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做精做深邮轮旅游业,规划海洋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建设亲海旅游岸线和生活岸线,努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引领时尚休闲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做好文物保护,强化活化利用
一是积极指导滨海新区做好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轮机厂房修缮工程、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亚细亚火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办公楼修缮工程,指导水利部海委海河下游管理局开展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海河防潮闸抢险加固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及时消除了文物本体的安全隐患,大大改善了文物保存状况。为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指导滨海新区开展大沽口炮台保护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大沽口炮台保护规划(2022-2040)》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二是积极推动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不可移动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大沽口炮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赋予文物新的内涵,让文物活起来;协调相关单位召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推动会,压实相关部门责任,严守文物安全底线,探讨活化利用方式。2020年,大沽口炮台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滨海新区不可移动文物对外开放教育的成功范例。
三、紧抓邮轮旅游,聚焦复苏发展
一是提升邮轮旅游陆上旅游产品吸引力。丰富提升推广天津旅游精品线路,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官网专题推荐天津精品旅游线路,包括涵盖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滨海文化中心、东疆湾沙滩、港口工业海上游等点位的“最天津·欢乐亲海之旅”,加强对国际邮轮母港、天津港工业旅游宣传力度。串联各区乡村旅游资源,编制15条天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全网推广;联合北京河北文旅部门,共同编制10条京津冀精品游线,提升邮轮旅游产品吸引力。
二是强化海陆旅游产品整体营销推广。开展2022年“炫出津彩 打卡100”天津文旅消费新场景评选活动。活动通过公开征集、组织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议等阶段,最终综合网络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选出旅游景区、文博院馆、美丽乡村、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特色街区、酒店民宿、非遗老字号等十大类共100个天津文旅消费新场景,引导广大市民游客释放消费潜力,让旅游“炫”起来,让游客“动”起来,让城市“热”起来,让消费“火”起来,塑造提升天津文旅消费整体形象,助力天津品牌破圈出彩。
三是深入开展邮轮旅游复苏发展调研。为进一步落实市委部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和市政府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应对青岛、大连邮轮母港的激烈竞争,抢抓疫情防控和出入境政策优化调整的重大机遇,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组织天津港集团、天津市旅游集团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天津邮轮游艇协会、天津国旅、津旅邮轮公司、邮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赴上海上门招商,并学习邮轮旅游发展经验,先后拜访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和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MSC地中海邮轮船务(上海)有限公司等邮轮领域龙头企业,介绍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对接航线布局,积极推动天津邮轮旅游复苏发展。
四是滨海新区加快助推邮轮经济提质增效。出台了《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关于支持邮轮产业发展和对邮轮相关企业纾困的暂行办法》,为邮轮港口及邮轮产业在停航期、恢复期提供纾困解难资金,完善邮轮母港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定位,顺应国际邮轮产业协同创新和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机制创新的要求,邮轮母港公司积极筹备与天津邮轮游艇协会和天津财大合作成立北方(天津)邮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实时关注国际国内邮轮市场行情及政策要求,积极推动邮轮复航,做好复航热备工作。起草《关于五星红旗邮轮“沿海游”航线运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中资五星红旗沿海游,拟引入“招商伊顿号”作为开设环渤海航线的最优选择,目前与招商维京公司保持紧密对接。
四、强化品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多渠道宣传我市文化品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高度重视我市各类文化品牌的宣传工作,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积极引导广大观众重视宣传我市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滨海新区大力宣传企业特色与发展成就。设计发布了全国港口首个IP形象,创意设计制作文创产品,获得广大员工及社会各界喜爱。设计制作印象津港系列企业宣传海报,获得天津市十大网络文明建设案例。在节假日、节庆日发布祝福视频,讲好津港故事,形成传播效应。以天津新港重新开港70周年为契机,设计制作企业画册与卡通宣传册,与天津市公交集团合作发布车体广告,扩大社会面传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融媒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多角度讲好企业故事,特别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成果,展现一流品牌形象。
五、加强海洋主题博物馆建设
目前我市已建有海洋为主题的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该馆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我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2007年,30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倡议建立国家海洋博物馆,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展海洋研究、普及海洋知识。2008年,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纳入国务院《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国家海洋博物馆落户天津滨海新区。201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国家海洋博物馆项目立项。2014年10月,国家海洋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5月1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启动试运行,对社会公众开放。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国家海洋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该馆目前在全国文博行业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国家海洋文化交流先行区。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设施,加强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宣传普及,扩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海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海洋文物遗产等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形成国家海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完善并丰富国家海洋博物馆场馆功能,建设形成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会同滨海新区,深入研究吸纳您的宝贵建议,聚焦挖掘我市特色港口文化,发展港口文化创意产业。依托邮轮母港基础优势,完善邮轮母港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对外文化和旅游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亮点。不断完善并丰富国家海洋博物馆功能,打造成为国家海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高地,提升天津海港城市的整体形象。积极引导各级播出机构加大重点新闻栏目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节目的传播优势,及时跟踪报道天津港口文化品牌发展情况,积极支持全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展港口文化的宣传,引导其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协调引导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配合市政府等单位举办的港口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继续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在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按照《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要求,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努力推动滨海新区更多的文物建筑合理、有效利用。
2023年2月1日
并附附议人: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