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让艺术软实力为城市带来活力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加强舞台艺术创作规划,推出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2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遴选重点选题,引导全市国有艺术院团计划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其中主要包括天津歌舞剧院的王者荣耀音乐剧《摘星辰》、天津交响乐团的新创交响诗《江山如此多娇》、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新创津味儿话剧《俗世奇人2》、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的新编评剧《杨柳青传奇》、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的《闪闪的红星》等以戏曲、音乐、话剧、儿童剧、杂技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约15部。
二、推动完成“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按照文旅部工作部署,天津将会同北京、河北三地于9月1日—9月15日联合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将举办四大主题活动,包括“文华奖”评奖(戏曲类)、“群星奖”评奖(戏剧、曲艺)、全国演艺文创博览会和优秀书法篆刻展。艺术节期间,配合“文华奖”评奖、“群星奖”评奖、演艺文创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四大主题活动。届时来自国内最高水平的中央各直属院团、全国各地专业文艺团体和各省市文旅部门嘉宾、国内知名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群文工作者以及近600家演艺文创机构和企业将齐聚津门,各大剧场总演出场次近百场,全市各区同期开展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百余场。预计将有25万人次观看剧场演出和展览、百万人次参与文化惠民活动。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
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是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天津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配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营造氛围,我们策划了2022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
演出季将于4月至6月精选不少于200场、名家参演的经典剧节目集中演出。8月至10月与天津大剧院合作,在天津文化中心启动10台精品剧目展演。整个演出季期间,还计划同步推出观众参与度更高的互动活动。此次演出季将紧扣迎庆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精选各院团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创新活动组织方式,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筹划“邂逅 天津”创意艺术城市计划活动
在带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惊喜邂逅后,作为全新亮相的城市艺术品牌,“邂逅 天津”陆续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融合跨界艺术行为,取得了很好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和追捧。2022年“邂逅 天津”将在总结原有成功经验、查找不足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邂逅 天津”创意艺术城市计划,培养50岁以下消费群体文化消费习惯,利用文化和艺术的碰撞不断带来惊喜,丰富天津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五、以市民文化艺术节为契机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2021年 4月24日,以“心中的歌儿献给党”为主题的天津市第六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在民园广场开幕。文化艺术节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以全市各区文化场馆、文化广场、基层文化站为阵地,推出“建党百年庆华诞”“文化惠民添福祉”“乡村振兴展新颜”“文旅融合促发展”四大版块50多项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涵盖全市16个区,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曲艺、书画、展览、非遗、诵读、摄影等多种形式,受众群众从青少年到中老年,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不断提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4月30日下午2:30在津湾大剧院举办天津市第七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天津市“千村百站”优秀文化社团大赛启动仪式。活动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由国家公共文化云、津云以及十八省精彩群文直播联盟等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节目涵盖歌舞、器乐、戏剧、朗诵等,让市民在五一劳动节前夕,足不出户享受精神文化大餐,丰富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此后天津市第七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和“千村百站”优秀文化社团大赛两项活动将正式拉开序幕。本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将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特色,陆续推出喜迎二十大、文化惠民生、书香润津城 、美丽乡村行四大版块48项有质量、有创意、有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同时启动的“千村百站”优秀社团大赛将组织发动全市5000余个村居广泛参与,组织240余个街镇选拔推荐代表本街镇的文艺社团,为广大百姓群众搭建集中展演、展示的平台,积极展现新时代津城文化建设丰硕成果,营造热烈、浓厚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六、着力增加公共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养成,着力增加公共文化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涵养健康高雅、文明和谐的人文风尚,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养成和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持续做好“戏曲名家进社区、公益辅导千场工程”“戏迷大舞台”活动。 广泛开展各类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在文旅系统落地生根。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高水平做好“互联网+博物馆在线教育”平台、“互联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励志课堂等工作。
2022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