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市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努力推动天津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旅游服务标准,细化管理方式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编制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制定出台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2021年编制印发了《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关于促进和规范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津市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方案》,印发了《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完成了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规范》的修订,印发了《关于调整2021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的通知》,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对旅行社设立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申请单位承诺已具备经营场所、营业设施、注册资本、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等条件,并承诺按时缴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二、打造网红打卡地,重点活动向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市文旅局积极开展“年味天津”主题活动,2021年线上销售我市文旅特色商品,总销售额达7990万元,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举办“津门新地标”评选活动,在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津云、腾讯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推出,全网点击播放量达1.48亿次,136万网友参与投票,选出“津门新地标”和“津门网红打卡地”各15个,显著提升了天津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热度,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策划举办“I 游天津”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宣传推介天津精品旅游线路,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文旅重点活动向品牌化发展。市文旅局擦亮“近代百年看天津”金字招牌,精细化塑造、展示小洋楼历史文化底蕴,串联开发五大道、意风区、解放北路洋楼资源;以文、体、游、娱联动打响海河亲水消费名片,促进海河沿线景点协同联动。丰富提升推广天津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长城、大运河、冬奥冰雪、历史文化、亲海亲水、绿色生态、运动休闲等系列主题旅游线路30条。深入宣传贯彻《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规范》,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专题展览,组织参加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征集展示活动,推动开发高质量特色化红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持续打造“I 游天津”旅游活动品牌,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开展“I 游天津”第三季系列旅游活动。
三、深化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开发文旅新项目
市文旅局联合召开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目标任务。规范京津冀自驾游驿站服务,完成《自驾驿站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制定。支持京津冀房车自驾游发展,组织京津冀房车巡游活动。开展京津冀主题文化旅游营销推广,推出京津冀冬奥冰雪旅游线路、京津冀长城旅游线路、京津冀大运河旅游线路等跨地区精品游线。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工作,对接中国旅游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以及其他北京企业,争取二级、三级企业来津落户。
以庆祝建党 100周年为契机,评选一批天津红色旅游景区(点)。开展天津首批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工作,确定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于方舟故居等15家单位为首批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点),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建设,扩大红色旅游载体规模,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评选一批乡村旅游区(点)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市文旅局组织完成了第三批申报文化和旅游区(点、基地)的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乡村旅游区(点)34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2家。通过市级乡村旅游区(点)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有效增强品牌效应,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提升。
四、改造现有展览,深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
市文旅局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联合我市十部门印发了《天津市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方案》,旨在以“互联网+”为手段,推动改造现有展览,深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培育适应大众旅游消费新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协调美团集团,为盘山景区引入门票预约系统,通过整合资源、技术能力为盘山风景名胜区升级安装智慧景区软硬件设备设施,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帮助景区实现实时监测、分时预约、智慧运营等多种服务。与蚂蚁集团支付宝平台积极对接,目前我市100余家景区已上线支付宝小程序,具备线上预约、购票、导览、智慧停车、一键打车等功能,还将汇集多方面资源,整合推出天津文旅平台,助力天津智慧旅游的纵深发展。
各博物馆结合自身优势,不断优化线上信息展示、3D 文物识别、地图详情等信息化服务,开展云展览、云讲解、云课堂等线上展览和活动。一是推进线上展览项目。天津博物馆与津云合作,向社会提供了网络“云观展”平台,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展览传播效果。目前,已在官方网站上线360度全景交互展览《中华百年看天津》、《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等十七个展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在积极推进“人民总理周恩来”“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西花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伟大的情怀”等展览在官网上线云展览,11月底即可完成上线工作。二是启动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文物数字化采集通过文物数字化,夯实智慧博物馆数据基础,为后续的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五大道文旅资源和相关业态为突破口,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品牌IP活动。指导南开区、河西区、蓟州区等试点区开展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模式。开展“你好 天津”旅游品牌推介,构筑全媒体营销矩阵。高位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保护规划》,支持指导蓟州区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专题展览,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推出旅游商品礼盒套装,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着力打造文创新品和精品。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精准做好文旅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渠道,在完善配套优惠政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提档升级、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有效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