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梓代表: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开展讲好天津故事搭建传播平台的建议”进展和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多年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高度重视天津城市的宣传引导工作,切实履职,坚持导向意识、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鼓励天津广播电视台搭建新的传播平台,创作播出优秀节目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
天津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利用津云等新媒体,讲好天津故事,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加大宣传广度与深度,努力形成城市故事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传播效果。
一、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报道中讲述天津故事
在新闻报道方面,津云记者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积极开展有深度的蹲点报道,推出多篇讲述天津故事,展现城市精神风貌、文化自信的报道稿件。其中,既有体现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鸿篇巨作,如《“咸菜坛子”中绽放“奇迹之花”:一座生态城市的智慧攻略》,也有俯下身走进田间地头的细腻篇章,如《天津,一座运河之城》;既有介绍科技智能制造的尖端内容,如《全部生产流程实现无人化加工 爱码信践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也有百姓身边正能量故事的娓娓道来,如《湿地里的“守望者”……》。
二、打造系列城市微视频,细腻表达惹网友热泪盈眶
津云自成立微视频专班后制作推出了一批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创新表达的微视频作品,既主动发声,又打破俗套,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精耕细作,通过鲜活的镜头表现,讲好天津故事。例如,展现天津大学80后青年教师宋鹏利用“互联网+扶贫”为偏远山村搭建脱贫之路的微视频《臊子书记》;展现南开大学8学子参军一年后精神风貌,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的微视频《如斯青春》;宣传“天津故事”,传递“天津信心”,以“小切口”见“大主题”,围绕营商环境、海河英才、生态环保、就医环境、供暖惠民、棚户区改造、村组织换届等多个方面,展现天津在2018年奋斗与坚守的微视频《不容易的2018》……此外还有《坐上时光机 带你看看变化的天津多么惊艳》《有娘的地方就是家,一个老兵与他16位“母亲”的春节故事》《这场感受爱国之魂的南开大学百年之旅,成团了!余位不多,赶紧报名!》《身为天津人,你必须要知道的29个小时!》等多部微视频作品,从不同角度展开,将天津的城市故事深入人心。
三、借助丰富的新媒体表现手法,让天津故事愈加生动活泼
津云在讲好天津故事、解读天津发展上还推出了众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有通过漫画讲述天津解放历史故事的《最后29小时》;有将美丽津城化作女神形象,讲述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绩的《听!女神说》;有通过声音讲述天津的城市发展故事的《听千年运河 品津味文化》;有通过拟人化讲述古树保护故事的《古树之语》;有利用小游戏带你去看津城美景的《天津,爱“拼”才会赢!》……不同的主题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天津风貌,让网友更直观和具体地了解天津的城市发展。
此外,津云还发挥融媒体工作室的创新思路,推出了一批广受网友好评的“天津故事”新媒体作品,例如,“陈月峰”工作室推出《天津城市风光发布》系列组图,用镜头记录天津城市美景,记录市民的幸福生活;“纪念日”工作室推出系列短视频《天津卫菜市场》,讲述市井文化、美食文化,体会不加修饰的市井风情;“贰佰”工作室,推出了《天津欢迎你》系列短视频;以主持人张宸独有的幽默感,解读天津的特色文化与风土人情;“记忆天津”工作室推出多部讲述天津故事的短视频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妙笔描绘天津洋楼与北京胡同 天津画家表现京津建筑及城市文化》讲述了天津著名画家赵正阳,绘制三四百幅以“北京胡同”“天津洋楼”为题的速写作品,将京津建筑风貌及城市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号召全民参与,从不同视角讲述天津故事
为全面展现天津在经济、文化及社会民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2018年津云面向全市举办“我秀津彩”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多视角展示天津广大人民群众眼中的改革开放成果。该征集活动鼓励全民参与、全民互动,让广大市民愿意讲故事,成为讲故事的能手,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视野,展示天津文脉,讲述时代变迁,记录幸福生活。在大赛进行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收到网友投稿的短视频作品454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天津 天津》,该作品采用航拍、延时等拍摄手法记录天津地标性建筑从清晨到夜晚的绚丽多彩,滨江道、世纪钟、民园广场、摩天轮……每一个天津元素都展现了最有代表性的一面,2分钟的短视频画面流畅、整体协调,片尾用一架纸飞机作为结束,寓意深远,让人眼前一亮。
感谢您对我市广播电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19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