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随着刻刀在木板上起落,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神情专注,目光紧盯着勾描的纹路,一呼一吸间,手腕灵活转动,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形象已见雏形。
“刻板是年画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每一刀都要精准有力,才能确保线条的流畅和清晰,不能有丝毫差错。”提到年画,霍庆有滔滔不绝。
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朝,盛于清代中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风俗民情和以“莲年有余”“四季平安”“福星高照”等为主题的吉祥图案。它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物生动,色彩明艳,将版画的线条肌理与手绘的细腻笔触融为一体,成为杨柳青木版年画区别于其他年画的独特之处。
霍庆有出生于年画世家,父亲霍玉棠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的创始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霍庆有对年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那时候,我每天都要跟着父亲学习,从选定题材、绘制线稿到刻板、印刷、手绘上色,每个环节都细细打磨,不能有丝毫懈怠。”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年画以其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图案和美好的寓意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更是浓浓“年味儿”的象征。人们在欣赏这些年画的同时,不禁感叹制作者精湛的技艺,也从传统艺术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守护和传承年画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霍庆有便与父亲一同挖掘寻找有价值的版样,几十年如一日,甚至不远万里,远赴国外“抢救”古版和画稿。
“每一幅年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当时的生活景象,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深刻体现。”霍庆有说。
由自家住宅改造而成的“霍庆有年画博物馆”,如今保留着千余块刻板和百余幅孤版画,充分展示了各个时期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点,以及勾、刻、印、画、裱5项工艺,吸引众多游客和年画爱好者前来参观。
“与时俱进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的关键。”霍庆有说,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代代手工匠人将传统年画元素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在题材、审美、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创作出更符合当代审美的年画作品。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将生肖与年画人物结合,绘制符合新年主题的年画作品,并设计年画礼盒。今年的龙年礼盒除了年画以外,还有以年画为设计元素的灯笼、红包、明信片等,既好看又实用。”霍庆有介绍。
春节期间,杨柳青古镇推出多项活动,迎接八方来客。街道两旁,红灯笼高高挂起,烘托人们喜庆的心情。而年画,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古镇的店铺里,各种年画琳琅满目,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新年灯展更是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年画带动了杨柳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积极与景区合作,让年画艺术得到更好的普及,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霍庆有说。杨柳青青,古镇静谧。这位年逾古稀的非遗传承人用一生的热爱与坚守,续写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