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总书记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并对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为红色场馆的管理者,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场馆看护好,而是要深入挖掘革命精神,把红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并宣传好”。
2025年春节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年味儿满满。作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展,《浴血沽口——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红色启航》等展厅人流交织;多维演示厅以超大全景8K视觉数字球幕电影沉浸式展示战争场景,吸引了不少举家前来的观众打卡参观。
通过参观,我领悟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做新时代的红旗小卫士。
《浴血沽口——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内容翔实丰富,仿佛穿越到当年的浴血战场,对我们和孩子都是第一次难忘而深刻的学习。
今天,终于圆了我姥姥的梦——姥爷的名字,将镌刻在“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上。延续了78年的思念,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
交出闪亮答卷
留言簿上满满的心里话
2025年春节前夕,从河北省来津旅游的赵诚一家三口前往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在《浴血沽口一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展厅中,他们仔细听着讲解,不时拿起相机为革命文物拍照。“我们之前还去了西柏坡纪念馆参观,这次来天津,得知与这个展和《漫画中的西柏坡》同是京津冀红色精品联展之一,就马上来了。展览内容翔实丰富,我们仿佛穿越到当年的浴血战场,对我们和孩子都是第一次难忘而深刻的学习。”
过去一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在接待服务,挖掘红色资源,加强活动创新,延展社会功能等方面成绩显著。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姚剑波介绍,平津馆全年共接待观众14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50%,其中入馆参观及参加活动102万人次;“六进”巡展62次,受众24万人次;革命文物进校园、大思政课宣讲80次,受众15万人次。线上通过官网、公众号、微博及抖音视频等平台推送信息927条,访问量334万人次。
突出讲述革命文物和革命故事,增加志愿者讲解和特色打卡点、VR眼镜、自助导览等设施的种类和数量,科技赋能红色文物,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殿堂等创新举措让平津馆不断出圈儿,在“中博热搜榜”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热搜纪念馆及革命类博物馆百强榜单中,平津馆排名第八。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几千条真情实感的留言。这其中,有81岁的退休老兵李嘉溪的字字箴言:“作为老战士、我们将牢记嘱托,讲好英雄的故事,让身边人一起感受家国情怀。”
有小学生赵琬淇的稚气的文字:“通过参观,我领悟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做新时代的红旗小卫士。”
也有烈士田正存外孙孙海东感人肺腑的倾诉:“今天,终于圆了我姥姥的梦——姥爷的名字,将镌刻在‘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上。延续了78年的思念,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姚剑波说,一年以来,留言簿上有观众回望峥嵘岁月的感动,有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着他们在各自工作学习中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是我们生活事业上排除困难,取得胜利的关键引领。”
学而时习之
天津少年齐讲红色故事
“前面的战士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忙接替。殷红的鲜血撒满地,胜利的红旗始终向前进,向前进!”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主展馆内,小小志愿者、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宏雨快板打得清脆,语速极快且掷地有声,他告诉记者:“快板名字叫《不朽的岁月》,讲述的就是天津解放的故事。”刘宏雨每次的表演都效果火爆、掌声不断,而他的合作者则是自己的爸爸,平津馆宣教部副主任刘万成。“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带我参加平津战役纪念馆举办的各种活动,我慢慢成为了一名小小讲解员。后来我和爸爸学会了打快板,我发现用这种方式讲天津解放故事,同学和叔叔阿姨们更喜欢,我打快板的劲头也更足了!”
除了“父子齐上阵”,新一批“小小讲解员”也主动加入到平津馆宣讲团中。天津第三中学学生崔正卿说,她在平津馆为观众讲解“朱德在战争中使用过的皮箱”时感触极深:“皮箱已经很旧了,每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姚剑波表示:为让广大观众对天津的解放故事“学而时习”,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一年以来,平津馆在线上线下推出多项特色主题活动。其中,国防教育日主题活动、纪念天津解放76周年、“平津战役中的党纪故事”宣讲报告等主题活动50余场;主题直播和线上创意活动累计吸引近200万人次参与;“平小津移动数字课堂”“平小津红色影院”等活动则打开了军事课科普品牌的知名度。
在思政教育方面,平津战役纪念馆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推出《中国革命战争史》;利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平台,在本市4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思政教学课程;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黄埔军校同学会等20多家单位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为2万多名共建单位党员、学生提供参观服务。
一场场有创新、有创意的主题活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观众参与其中,一起了解、体会和弘扬平津战役精神,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他们成长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