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换来乡亲好日子——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特色制陶助力乡村振兴

  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的陶艺制作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盆罐庄村原名张家卫庄,后因全村家家户户烧制盆罐而改名,这里的陶艺制作可追溯到2000年前,家家户户烧窑制陶,做盆盆罐罐是村庄的一个历史符号。

  手艺人传承非遗技艺

  “一进陶房凉飕飕,十人进去九人愁,虽说不是监牢狱,有几个受罪的人在里头。”这是板桥镇盆罐庄村人的一段顺口溜,反映了陶制劳动的辛苦。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辛苦、收益不高的陶艺制作者越来越少,而韩家窑第十八代传人韩克胜仍在坚守。

  揉泥、拉坯、晾晒、压光、雕刻、烧制,这一套活儿韩克胜做了近40年。

  1981年,韩克胜高中毕业后,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制陶工艺,后又去蓟县(现蓟州区)拜于庆成为师,学习泥塑、雕塑技艺。

  学成归家,恰逢村里正准备恢复陶艺制作,于是,韩克胜便把这活儿承包了下来,成立了自己的陶艺厂。

  “东拼西凑的几万块钱,到年底结算时,还赔了一万多元。没办法,我只好跑到市里黑牛城道的工艺品一条街找客户。”提起那段往事,韩克胜难掩唏嘘、感慨之情。

  想当年,韩克胜穿梭在这条街上的各个店铺,见人便说,逢人就讲,不知跑了多少遍,终于有一家给美国供货的老板试着给了韩克胜点活儿,并强调了产品样式、交货时间,这成为韩克胜人生的一个转折。

  回家后,韩克胜满怀期冀,马不停蹄,连夜开工。由于手艺精湛,制作精良,韩克胜的产品得到了客户认可。随即,客户又给了十几种图案,韩克胜都一一予以满足。

  自此,他的陶艺厂发展步入了正轨。

  2009年,盆罐庄村手工制陶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克胜被认定为盆罐庄村手工制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韩克胜的制陶工艺厂鼎盛时期有160多名员工,解决了村里近百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那时,村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古技艺重现勃勃生机

  好景不长,受其他陶器产地的影响,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陶制品销售受到冲击,制陶工艺厂的经营状况开始走下坡路。

  “陶艺是门古老的技艺,我们既要传承,还得结合时代创新,要不,早晚被淘汰!”多年的制陶经验让韩克胜对此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

  为此,韩克胜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潜心探索与创新,努力将时尚元素与古老的制陶技艺相融合,让历史与现代交汇出新的火花。

  在美院上学的女儿为韩克胜带来了新的思路,他们另辟蹊径,把一些绘画元素添加到了陶盆、陶罐上。没想到,这一尝试竟在国外的展出中备受关注,紧接着,一笔100多万元的订单就跨洋而来。

  如今,韩克胜已创作出水滴、富贵牡丹、金玉满堂等造型精美的陶艺制品400余种,远销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订单是多,但大多数还得我自己做,儿子、闺女和工人们的水平还不行呢!”和众多“非遗”传承人一样,韩克胜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做陶艺,基本功最少就得学3年。要想做好了,那就更得耐得住寂寞!”韩克胜说。

  面对现状,韩克胜主动与学校对接进行陶艺培训,好多年轻人都来跟他学习陶艺,除了当地板桥小学、中学的孩子们,还有南开大学、天津美院、天津工艺美院等诸多院校的大学生。同时,韩克胜还计划将10所京津高等院校作为试训基地,努力将制陶技艺传播得更深、更远。

  小器物打开广阔市场

  但是,世代传承的技艺要进一步壮大,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将它纳入乡村振兴的大发展之中才能持续焕发活力。

  “区委、区政府决定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可到我们板桥该咋做呢?”板桥镇党委书记任绍辉回忆说,他带头梳理家底时,几枚在1953年发现的田庄坨战国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瓦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样式、结构连老手艺人都没见过。他们连日翻阅文献、请教专家,确认这是战国至汉代历史序列的陶甑残片──甑, 是一种陶制瓦器,是人类最早利用蒸汽加工食品的炊具──通过翻阅地方志,他们知晓盆罐庄村有着悠久的陶甑烧制史,只是后来因为甑器需求少、烧制手艺逐渐失传了。

  可仅仅几枚陶甑残片能做什么呢?敏锐的任绍辉与韩克胜一拍即合,决定尝试复原甑器原型。

  经过数月的反复揣摩、尝试,样式端庄、工艺考究的甑器走出窑洞,展现在大伙儿眼前。以“甑”为突破口发展盆罐庄村乡村旅游,进而带动全镇文旅产业发展的愿景喷薄而出。

  在韩克胜等手艺人的钻研下,甑碗、甑壶、杯具等“甑”系产品鱼贯而出。较高的实用与观赏价值,也吸引来了故宫博物院的眼光,决定合作推出“甑”系文创产品。

  与此同时,经过天津海关化矿金属材料检测中心检验,盆罐庄村制作陶器的土壤样品中锶含量较高,达到196毫克/千克,高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国内陶瓷制品生产大省。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与骨骼的形成密切相关,与血管的功能及构造也有关系,饮用水中锶在5.0—10.0毫克/升时,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最低。

  韩克胜觉得陶艺制品发展的拐点来了,用盆罐庄村的陶杯陶茶壶饮水、陶甑蒸饭,不仅能传承传统美,还能带来健康。

  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全“甑”宴也走上游客餐桌。通过多元化的创意开发,实现“甑”的可观、可触、可品味。陶甑,日渐成为盆罐庄村的新名片。

  “我们村还有一段顺口溜:‘轮子一转,精米白面;轮子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过去陶艺能够带领我们致富,现在这样的日子又换着样回来了。”韩克胜高兴地说。 

分享到: